二、App应用内搜索,解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孤岛问题
百度的应用内搜索,现在发布的时候效果不是很能撼动人,或者会觉得没啥特别之处。这就跟ChromeOS的现状一样。因为,属于未来的东西,只有在未来需要他的时候才会显露其能量。不过历史往往是,很多属于未来的东西等不到那一天死了。
不妨援引笔者之前的文章《搜索引擎的大数据时代》的一段话: APP之间通过接口互相链接,APP上的不同用户通过QQ好友关系、微信圈、微博关注关系、手机号码等方式互相链接。而传统搜索引擎正是基于超链接的。带来的问题实际问题就是,搜素引擎如何搜索啪啪等APP的数据?
原生App带来的问题就是信息孤岛。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很难共享。应用内数据很难被外界抓取。现在应用才百万级别,数据流有限。当应用达到千万级别甚至更多的时候,人工整理(现在应用市场的搞法)的难度会加大。而对应用的探寻和搜索,如果仅仅支持标题和摘要等属性的搜索,那也太浪费了。应用的本质就是功能+数据。应用里面的数据,对我们的价值跟应用的功能同等重要。因为,应用内的数据是一个黑洞,里面蕴藏的未知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去探寻的。
只有应用内搜索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应用内搜索究竟实现程度还待观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应用内搜索存在难度。
别家应用的实现和数据结构都没有一个标准。传统网页基本遵循HTML标准。
应用的数据大多不是静态的。传统搜索引擎要抓取Ajax、Flash等形式的数据都存在难度。
由于APP的功能更偏社交本地化,涉及隐私更多,因此应用多包括隐私设置。
新形态应用:微信APP的出现——腾讯自己干就容易。
我们看到的是百度目前的“应用内搜索”是指对手机本地应用的搜索。而且结果很多是自家应用的内容。别家应用需要通过API(想起了百度阿拉丁)接入百度。虽然如此,我认为百度此举意义非凡,不是唤醒手机上沉睡的APP,而是“探寻APP的内部”的梦想开端。另外,短期内更实际的意义是,百度搜索仍然将尽可能多的汇聚本地应用的接口功能。说到手机入口,除了浏览器,我们想到的是地图、是语音。汇聚他们,正是百度手机搜索正在干的事情。
所以,从应用搜索来看百度已经抢得一步先机。这就是笔者说“百度迎来第二春”的出发点。此时此刻,360可能还在为每经之事头疼,而百度在这个春天让我们看到其正在努力地应对2013: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转机之年。
最后,笔者还是认为,WEB是否已死值得商榷。更恰当的说法是WEB即将冬眠。因为将来的将来,APP会死,WEB会复苏——网速上来了,屏幕不再局限于手机了(Google眼镜、虚拟现实),HTML5成熟了且在移动设备上性能不再是拖累时(这里又有一个电池续航问题),这几个条件成熟时,WEB APP会回归,这就是ChromeOS的价值。届时的搜索,又是一个什么形式呢?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