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四:
线上线下结合:完成线上工作,并不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在于用户会随身携带移动设备,而且移动设备能轻松获得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这就让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
对于生活类应用而言,很多时候应用本身只是用户和产品进行交互的地方,真正的核心在于其后端的能力,尤其是线下能力。比如餐饮应用要有足够多的餐厅信息、电影应用要有足够多的影院信息、打车应用要有足够多的司机信息,这些并不是一款应用能够解决,而是需要线下的拓展。
但是线下的拓展往往比线上要更加困难,和产品开发的完全不同,也不如线上业务可以快速的复制和扩张。这就需要团队有耐心,同时要有线下经验,来说服传统企业加入到移动互联网中。
法则五:
快速转型:尽早承认错误,一切就还来得及
移动互联网的开发成本较低,这就意味着较低的试错成本。一款失败的产品并不意味着世界末世,公司还可以尽快开发下一款产品,甚至转型。
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成功之前都有过无数次的失败。Rovio 在开发出《愤怒的小鸟》之前有过51款游戏,这些游戏都没有获得巨大的市场反响,但是保证了 Rovio 能够活下来并且从过去的游戏中吸取经验——做游戏的经验和团队合作的经验。
另一个例子是 Instagram,这款应用一开始并非拍照分享,而是其创始人发现原来的模式行不通。但是通过之前的尝试,他发现了用户拍照分享的需求,成功推出了 Instagram Cye.com.cn。
法则六:
永远不要抄袭:从用户需求出发来设计自己的产品
中国互联网公司经常背上“抄袭”的恶名,因为很多中国互联网产品都借鉴了国外的产品,甚至中国互联网产品相互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是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会越来越少。
一方面是因为抄袭的代价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抄袭更容易被发现,并且受到同行和用户的鄙夷。另一方面在于,移动互联网正在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本地化特性,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和美国截然不同,这就让抄袭美国产品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移动互联网从业者要关起门来自己凭空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想法,而是更应该从用户需求出发,通过找到用户的痛点来设计自己的产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