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款打车软件的抉择,谈起
最近在参加完一个互联网圈子的全国会议后,在宾馆前等车。良久未到,一朋友使用打车软件打到车,问题解决。坐在车上,我们顺带讨论起打车软件。
2012年5月,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8月“快的打车”上线。2012年6月,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9月9日“嘀嘀打车”上线。间隔不到一月的两款同质软件,经过一年多的厮杀,现今市场态势初步明晰,这两款软件分别以第一、第二的战果,进入大众的视野,迅速成为两颗新星。与绝大多数创业的人不一样的是,他们的成功来的很猛,令人艳慕。
两者有些类似之处,第一、通过学习国外潮流定准位。欧洲、美国,包括日本和台湾,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手机叫车、租车CYE开始兴起,且已经有成功案例。2、苦练内功,做出产品。1.0、2.0先后上市。3、死磕宣传和推广。狠抓客户体验。抓住打车软件,车和人二要素。先争夺司机。首先让司机受惠。如打车距离近的话还会替用户奖励给司机几块钱……其次租客受益。出门就可以打到车。潮流一旦形成,山崩水裂,司机们整个都似被赶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很明显,一批新人拔地而起。
一幅创业图
最近在朋友圈盛传的一张创业图片,更是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种人生态势。图片中是2005年创业的18家公司,上市、收购和未上市诠释图。18家公司,已经上市的有360周鸿祎、人人网王兴、土豆网王微、YY李学凌、斯凯宋涛、网秦林宇、“去哪儿网”庄辰超、戴福瑞、58同城姚劲波共七家;被收购的有:PPS林宇、56网周娟、抓虾网徐易容三家。从2005到现在,仅仅8年。上市收购比例超56%!这种满纸洋溢的气氛,只有在创业的氛围里久经侵染,一颗跳动的心,才会深刻合拍,常常呼之欲出。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互联网的时代,那么接下来是否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如果是,商机或者说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衔接点又在哪里?在一个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里,在及时切入和果断转型,成为世人汇聚的两个非常显著的焦点之后,成功的通路究竟又在哪里?
尽管什么人成就,仍是个问题。但是显然,互联网即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会。
为什么抓85后
不久前,卫哲在正和岛发表了一通讲话。他的话,85后代表的是互联网的真正主流,85成长起来将催生更大的商业模式,懂了他们,就赢得了即将到来的电商世界。很明显试图更清醒地面对跃跃欲试的资本讲出一个道理:抓住主流85后,即跟上成功节奏。
实际上,互联网成就任何一个经典是有原因的,任何成功都要抓住地理和政策与产业结合形成的优势。如新媒体在北京做,新娱乐在上海做,新通讯在广州,新生意在浙江做,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一个个都成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典型象征。
而且世界背后的确存在一个大趋势。今天的很多人已经明白,即使先知的智慧也是来自于勇于试错。在一个纷乱无章的世界,只有敢于尝试,顺着错误指示的正确的道路,才能无限接近这个趋势。当然,趋势也是可以创造的,但那是在足够强大具备条件之后。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和智能设备保有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而且4G大戏即将在国家多地上演,随后的5G、6G或者别的技术和硬件的突破性变革似乎指日可待。这都是势。如何在借势?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包容,但是商人成功的真谛,在于变现。而且就从互联网多方面多层次融汇的价值里,提炼变现。互联网崇尚最强、最高、最快。这是个理想。现实中,不一定跑的最快,比对手快就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