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技术的出现,距今也不过16年而已,即使是当年力挺Wi-Fi标准的星巴克,估计也没有料到Wi-Fi会普及到如厮地步,而如今作为星巴克同行的大小咖啡馆们,早已经将“本店支持Wi-Fi”的标牌显眼地摆在他们的上帝面前。
Wi-Fi的三种使用场景
就像大多数应用一样,根据Wi-Fi的使用场景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将Wi-Fi市场分为家用Wi-Fi,企业Wi-Fi和商用Wi-Fi。笔记本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家用Wi-Fi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因为人们在拥有便携的笔记本电脑之后,便实在无法忍受被一根网线绑架的现实。人们希望能把笔记本抱到卫生间,在马桶上看看电影,这比看报纸的体验好多了;家庭主妇们还希望把笔记本抱到厨房,边烧着菜边对着娱乐节目大声笑;到了冬天,南方广大的“取暖基本靠抖”的同志们在家里唯一的选择就是钻被窝,在床上玩玩笔记本电脑是冬天里最温暖的事情。
企业Wi-Fi的发展也应该归功于笔记本电脑,它在商务人士和技术支持人员的背包里变成标配后,企业Wi-Fi就大步发展起来了,于是你会发现企业里尤其是市场部和售前售后支持部门的办公室里变得空旷起来,笔记本电脑取代PC机成为了办公工具。
而商用Wi-Fi的发展则应该归功于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尤其是在09年苹果的iPhone4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之后,一夜之间智能手机的发展变得不可收拾,iPhone很快变成了街机,Android系统在巨头谷歌的大力支持下借着这波浪潮更是大行其道,占据了大多数市场份额(据研究公司IDC的看法,Android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在今年前突破90%)。而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中国手机应用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另有报道说,中国有1.2亿手机使用Wi-Fi上网,我认为实际的数据应该要更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2年11月份发布的《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手机网民使用无线Wi-Fi的地点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家中(67.2%)、公司或学校(67.2%)和支持免费无线上网的餐厅、咖啡厅等公共场所(61.6%),分别对应家用、企业用和商用三种场景,可见Wi-Fi的普及已经是全方位的普及了。
商用Wi-Fi的一些应用
家用Wi-Fi和企业Wi-Fi的发展都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了,已经没有讨论的意义,而商用Wi-Fi则不同,虽然有一些先行者早已经注意到它的价值,但这块市场真正被敏感的创业者和精明的投资人们所注意,就是这两年的事情。我作为投资人,发现今年来接触融资的商用Wi-Fi领域的创业者特别的多,光杭州地区就有十几家。国内陆续有几家商用Wi-Fi的服务提供商拿到了风险投资,这想这应该是商用Wi-Fi市场即将进入竞争白热化的征兆了。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商用Wi-Fi的想象空间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创业者和投资人会这么热衷呢?
我们处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时代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流量入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桌面、操作系统、搜索引擎,到即时通讯工具、浏览器、智能手机,再到电视盒子、电商平台等等,归根到底都是在争夺流量。所以你看360也在做搜索、马云在厚着老脸强推“来往”,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血液,没了血就要死。
当上述的这些山头都已经被争得你死我活之后,人们想到了无线路由器。路由器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简单的硬件设备,被静静地放在客厅的某个角落,但它其实是一个不会轻易消失的终端入口,因为宽带的接入始终会需要路由器。你用任何设备上网,数据总是要经过路由器,最后层层传输到达对方网站的,也必须经过路由器才能返回到你的浏览器。创新工场的邱浩、小米的雷军和YY的李学凌曾说:“只要能把路由器‘唤醒’,这将会是一个改变产业结构下一个大机会。”对这个说法我深表赞同。
3.8亿人的口袋里揣着智能手机,这让商家意识到,Wi-Fi就像水和电一样,要成为店里的基础设施了。对于传统思维的商家而言,这可能会是一种苦恼,因为他们又要多花钱装宽带买无线路由器了;而对于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的商家而言,这其实是一种利好,因为Wi-Fi这种无形的电波,恰好像有形的桥梁一样,将商家和用户连在了一起。
商用Wi-Fi与家用Wi-Fi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它有着营销属性,在那些需要经常找服务员要Wi-Fi密码的小店里的Wi-Fi,不能算是商用Wi-Fi,那其实是家用Wi-Fi的挪用而已。基本上商用Wi-Fi在登陆时是不需要找服务员要密码的,它可以直接连接,然后通过网页认证登陆,网页起着展示的作用,在网页上它可以通过微博、QQ、手机号等各种方式登陆,也可以直接登陆。
很自然地,商用Wi-Fi可以很容易地帮商家实现CRM管理。我们接触过一个创业项目,他们的无线路由器就可以通过微博登陆,登陆后会自动关注这家商家的微博,于是商家会很惊喜地发现他的微博粉丝每天都在增多,而且这些都是他最精准的客户。对商家而言,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他第一次可以真实地抓住他的客户群体,即使在客户离店后,依然可以互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有新品发布或者有优惠活动,商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他的老客户,这对商家稳定地保持高流量是有着很大的价值的。
抛开吸引客流和帮助用户消磨等待时间、优化用户的店内体验等显而易见的效果不谈,商用Wi-Fi的展示页面就可以做很多的文章。展示页面是用户在店内上网所必然要浏览的第一个界面,其价值不言而喻。大部分创业者进入商用Wi-Fi这个行业都是在这个展示页面上寻求商业模式。最容易想到的是广告:将无线路由器免费提供给商家,然后通过在展示页面投放视频广告获取回报。不同的服务商的广告模式不尽相同,可以是服务商独家运营,也可以是跟商家合作运营。
在广告之后,大部分服务商会将展示页面定格在商家信息的展示,如招牌菜、优惠活动等。也有一些创业者想得更远,他们把电子菜单、电子商务等应用搬到了展示页面,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点单、购物及支付,在我接触过的这类创业者中,还没有太成功的案例,但我相信在今后会有更多的应用出现,趣味游戏、抽奖免单等小点子自然是不在话下。
在微信大行其道,“来往”拼命突围的今天,商用Wi-Fi也可以与这些热门社交工具相结合。众多创业者中,能够利用商用Wi-Fi帮商家导微博粉丝的很多,而能够帮商家的公众微信导粉丝的很少,我目前只看到杭州的树熊这一家,其实微信这一块大有可为。如果“来往”壮大了,也会是一个好机会,搞不好马云会提供赞助也未可知,易信也是同理。
商用Wi-Fi的长远想象
刚才提到无线路由器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因此“大数据”一词难免要被提及,移动互联网最让人心动的地方就是大数据了。对于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无穷的想象力,可以有千万种变化,我举一些容易想到的应用。
数据的威力很大,对于商家而言,即使是自己店内的小数据,也能够发挥很大的价值,因为它能够被用来分析用户的消费偏好。简单地举个例子:一家餐厅利用商用Wi-Fi可以收集到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判断哪些菜品应该下架,哪些菜品应该调整,哪些菜品应该更多地投入研发;也可以获知各个时间段的客户流量,灵活进行资源配置。
结合再多一点的数据,则不难分析出用户的行为轨迹。用户在A店消费,以后去了B店,又去了C店,如果它们都用了同一个商用Wi-Fi服务商的服务,则他们的轨迹就会被捕捉到。一个人的数据不说明问题,但如果是成千上万的数据呢?结合数据挖掘的工作,大量用户的共性消费习惯就可以很容易地被分析出来。我们在网上买了本书,你会发现以后买书的时候网站会自动向你推荐,而且相当精准,这就是大数据的力量。还是拿餐厅做例子,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后,你可能会发现经常去大餐厅吃饭的人群更有可能选择去足浴店洗脚,这个结论将会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因为以后足浴店的广告如果投放到大餐厅的商用Wi-Fi的展示页上,将会有更精准的效果,这个时代精准就是巨大的商业价值。
当然基于大数据可以做很多的文章,远不止吃饭洗脚这么简单。你可以分析出用户在区域内的消费行为,针对经常去高档商场的消费者和经常去咖啡厅的文艺范儿设计出不同的推广模式;你甚至可能分析出用户的信用情况,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的信用情况会有很大不同,由此可以衍生出互联网金融的配套服务,如P2P信贷等等。
难点在哪里?
创业之路自古艰难,对于众多投身于商用Wi-Fi的创业者来说,成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最显而易见的一个难点在于快速铺开商用Wi-Fi热点,不管是用广告赚钱还是依托大数据,最根本的始终都是一个问题:“你有多少热点?” 商用Wi-Fi对创业者的价值在于流量价值,因此在没有足够热点吸引足够流量的情况下,一切都是扯淡。
在与很多创业者接触的过程中,我的总结是铺开热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即使在很多商业模式中,商家很多时候是免费获得无线路由器的。
一是商用Wi-Fi的市场起步不久,教育市场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大多数的商家还停留在用家用路由器的阶段;
二是随着热点的铺开,创业者的线下维护团队在急剧壮大,很多商家完全不懂路由器,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要解决,这也是制约热点规模的一大原因,创业者叫苦不迭;
三是前期的投入比较高,尤其是向商家免费赠送的模式,需要垫入资金,增值服务(如广告等)的收入一定是建立在一定规模的热点基础之上的;
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如终端接入的数量和稳定性的限制,有些低水平的路由器接入20个用户就瘫痪了,会导致商家的大量投诉。
在商业模式上,就目前为止,我认为商用Wi-Fi还没有找到让我们投资人眼前一亮的商业模式,对商用Wi-Fi未来前景的看好更多地是来自于我们的想象。目前最流行的广告模式可以糊口,但不足以支撑出一个新的Facebook的诞生;其他的一些服务如电子菜单等目前还没有到达成熟的时间窗;帮商家的社交账号导入粉丝容易从商家手里赚到钱,但也不是长远的发展思路。
但我依然很看好商用Wi-Fi这一市场,因为不管现状如何,3.8亿智能手机用户摆在那里,这个市场已经有很好的用户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强大的利益驱动会迫使创业者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创新思路。有了如此肥沃的土壤,牛B的商业模式一定会生长出来,最终导致行业巨头的诞生,这是商用Wi-Fi市场的发展规律,也是我作为投资人看好它的原因,B座12楼的文章中,也一直在试图跟踪商用Wi-Fi的发展轨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