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分析→新闻
    


“锦上添花”的赚钱门道


cye.com.cn 时间:2006-4-21 21:54:28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沈嘉禄 我来说两句

  花为媒的编结工艺

  这10年来,通过上海花卉产业、特别是上海国际花卉节致富的人不少,但记者在现场采访的这两个人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严群芳这个名字听上去注定要与花卉发生关系。不幸的是,幼年时的一场大病使她的右腿落下毛病,5岁之前一直是爬着长大的。她的邻居是鼎鼎大名的编结专家冯秋萍,她从小便拜她为师,开始编结。才8岁,她的编结技术已经在学校里出了名。15岁时,严群芳自己设计并编结的一件毛衣参加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手艺比赛,一举夺得特等奖。

  1967年,严群芳成了上海手表二厂的职工,业余时间还是跟着冯秋萍老师学艺,作品频频获奖,在上海编结界的名气越来越响,还被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聘为特邀设计师。1997年长风公园举办第四届中国花博会,她很想去现场看看,半路上捡到一朵牵牛花,心想牵牛花要到7月份才开啊,怎么现在就有了?捡起一看,原来是一朵惟妙惟肖的绢花。这朵花给了严群芳灵感,回到家里她就用自己擅长的编结技术用绒线编了几朵牵牛花。给邻居一看,大家都说"像真的一样"。于是她就拿着自己的花卉编结处女作---一只由15种花卉组成的大花篮送到花博会组委会,组委会看到一位残疾人如此心灵手巧,非常感动,就将她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一年正是香港回归,严群芳又编结了一只船型绒线花篮,里面有象征民族大团结的56朵绒线花,结果获得香港回归创意比赛一等奖。

  这两次小试牛刀,大大增强了严群芳的信心。1998年花卉节举办时,她就送去一个由300多朵绒线花组成的、高达1.8米的的大花篮,成了花卉节的亮点。第二届花卉节时,在组委会的帮助下,她干脆在怒江路场外交易市场租了一个铺面,推出100多种共5000余盆绒线花,由于这种工艺别出心裁,短短几天内被游客一抢而空。

  "盆花10元至20元,花篮是88元一只,还有手捧花等,游客买回去除了装点家居,还用于祝寿、婚庆、礼赠好友。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大家欢喜,我也满足了。"严群芳说。

  编结绒线花是很费工时的,设计独特的针法更是煞费苦心,严群芳刚开始琢磨时真是废寝忘食,一种针法设计成功,看到5点钟天还大亮,就问女儿天为什么还没黑,女儿告诉她,已经是次日黎明了。忆及此事,严群芳伸出双手让记者看,掌心伤痕累累。"已经动过几次手术了。"她说。

  就在严群芳起步时,手表二厂大幅裁员,她也在下岗之列。但她一技在手,心中不慌,除了在家里编织绒线花,积起来在花卉节上设摊出售外,还在外接订单,由客户销往世界各地。此外还经常接受企业团体的委托,为场馆设计编结花卉。还在上海老年大学授课带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严群芳将自己研究出来的独门秘技奉献社会,通过上海市残联分几批带了800个残疾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生存智慧和就业能力。有时候自己的订单一时来不及做,也优先下发给学生,让大家都有饭吃。鉴于她在再就业和残疾人事业上的贡献,严群芳连续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每届花卉节上都要露面的严群芳在今年将推出新品种,比如装饰女性外套的编织胸针、手机套等,不少老外看到如此精美的编结品后叹为观止,请她出国表演,事实上,在前几年她已经赴新加坡、法国、美国、印尼、缅甸等国家进行表演并讲学,她的花卉编结工艺也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纪录。

  "上海的钞票很好赚"

  在上海几大花卉市场甚至广东、广西的花市,老宁波的名气绝对"碰碰响"。老宁波的真名叫徐大甫,是宁波市某企业的普通职工,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下海做花卉生意。"当时的五针松价格比黄金还贵,一盆大阪松几百元,黄金一克才40多元。几年时间,我就掘到了第一桶金。"

  不久,老宁波怀揣着10万元闯荡上海滩,在江阴路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营高档盆景,第一年亏了,第二年就翻了本。江阴路市场拆迁后,他便转到刚刚兴建的曹安路花卉市场。"开头两年也是亏的,但我相信上海的花卉消费有很大的空间,对自己说,一定得挺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果然,花卉节提供了机会,第一届我就参加了,赚了五六万。光是装饰盆景的彩弹就大赚一笔,从早上8点卖到晚上8点,像发牌一样。我还在场子里大散名片,节后大家纷纷找到我要货,一下子把生意带活了。"老宁波喜滋滋地说。

  曹安路市场是目前为止上海面积最大、人流也最大的室内花卉市场,每年销售额约为两个亿,共有200多个铺位。刚进来时,老宁波租了两个铺面,现在占到十多个,在真北路市场还有1000平方米的苗圃和铺面。他的妻子赶来搭手,儿子、女儿也都从父亲的伙计转为自立门户做起了小老板,家族生意越做越大,老宁波也成了新上海人。老宁波还说:"还是上海的钞票好赚,上海遍地是黄金,有本事的人捡得到,没本事的人只会扔钞票。现在上海人的住房条件好了,养花的人也多了,还有花园别墅,需要大量的花卉,市场是很大的。我现在进的货可以卖3年,刨去30万元的租金,每年能赚近百万元。现在谁想在曹安路市场租一个摊位,即使开后门也找不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句话真的很灵。"

  老宁波对上海客人最大的意见就是砍价时毫不留情,压得一点利润也没有了。"早几年花卉行业的利润还比

  较厚,这几年市场多了,竞争就激烈,利润也薄了。上海人真的爱花,就不要太在意一个零头,花卉消费图的不就是心情舒畅吗?"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12月12日北京家具城招商会 ·北京SYB创业培训班1月开班
·郎咸平2010经济趋势班报名 ·毛泽东思想-红色管理课程
·王一淇老师语言色彩课程 ·红色管理企业家领导力课程
·时代中天诚聘停车管家80名 ·美国太平洋国家大学硕博士
·54期金口财总裁演说特训营 ·SMI50周年盛典-夏威夷之行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