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谈之前,“胡奥会”已经被媒体视为本次G20峰会的最大看点。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的社论认为,尽管G2的提法遭到不少非议,但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伦敦首次会晤显然比G20峰会更为重要。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会议虽在英国举办,有几十个国家元首出席,但奥巴马与胡锦涛将是本次峰会受人瞩目的两位上宾。报道提到两人受瞩目的原因时说,胡锦涛格外令人瞩目是因为“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奥巴马则是由于他“第一次以美国总统身份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亮相”,而上一届G20峰会时,“踌躇满志的奥巴马只能作为候任总统在一旁列席,看着他的前任布什总统站好最后一班岗”。
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称:“在峰会召开之前,中美两国元首将举行首次会晤,考虑到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以及相互依赖性,两位领导人的会面很可能会使更大范围的会议黯然失色。”报道援引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的分析认为,“这是他们的首次碰面,我认为双方的当务之急是保证两位元首有一个顺利的开始,并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这在任何文化中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化。两国领导人间保持良好关系,当其中一个人感觉需要时就可以顺手拿起电话打给对方。保持这样的关系对于美国来说在各个方面都是有益的。美国总统布什和胡主席之间就保持着这种关系,奥巴马周围的人知道这一点。”
美联社在一篇题为“在与中俄领导人的会晤中,奥巴马面临风险”的报道中说,中俄是两个最起劲地挑战美国在全球地位的国家,中俄两国都提出了创建新的国际货币以结束美元统治地位的建议,提出这一建议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受到崛起的具有竞争力的势力集团的压力。
“G2的预演”?
德国《柏林日报》4月1日以“G2的预演”为题报道称,世界力量中心———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元首举行面对面的会谈,成为这两个国家互相摸底的机会,“奥巴马对这位客人不敢怠慢,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是美国的债主”。该报道还称,有分析认为,中国和美国将建立G2机制,广受瞩目的“胡奥会”也许是这个机制的预演。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月31日报道说:“尽管金融危机的后果还无法全部预料,可是有一点今天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它加速了国际权力关系的改变,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成为与美国并肩的全球权力中心。这场金融危机可能会是“中国崛起”的历史性转折点。在伦敦的G20上,人们将会比以往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权力的推移。许多观察家不再将这次峰会称为‘G20’,而是‘G2’,即中国和美国”。
对于西方出现的大量G2的议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G2只是一个概念,不是一种现实可操作的方案,对于这一点美国和欧洲心里都很清楚。G2的提出只是为了表明中美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诱导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以及表达一种担心,如果中美不加强合作关系,将有可能引发地缘冲突。
朱锋认为,对于G2中国没必要抱太多热情,中国的国家利益不需要G2机制,中国也没有能力承担那么多国际责任,一旦被架上去就下不来了。中国还远远不是强国,而是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