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金融报》报道 长三角地区终于踏入了“高铁时代”。经过整整两年的建设及试行后,沪宁高速铁路终于在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根据相关部门的计划安排,正式运营后,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将达120对,最小间隔5分钟就发一趟班车,而上海至南京最快的运行时间则从原来的两个小时左右缩短为73分钟。
“对长三角地区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6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长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出行、经济发展及民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同城效应强化
据了解,沪宁高铁几乎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一条城际铁路,设计时速达每小时300公里以上,是长三角地区构建沪宁杭一小时都市圈的重要通道。沪宁高铁运营里程301公里,共设南京、仙林、宝华山、镇江、丹徒、丹阳、常州、戚墅堰、惠山、无锡、无锡新区、苏州新区、苏州、苏州园区、阳澄湖、昆山南、花桥、安亭北、南翔北、上海西、上海21个车站,几乎贯穿了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
“沪宁高铁的开通在缩短人们时空距离的同时,进一步放大了长三角各城市间要素配置的流动。”徐长乐指出,这将让长三角地区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将跨越原有的城市空间范围和行政辖区的限制,并让该区域普通民众的消费、生活及出行等各方面都形成积极效果。
“沪宁高铁沿线也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特色产业紧密串联在一起。在服务自己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城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徐长乐分析,这将优化长三角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为相关城市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帮助。
事实上,高铁的开通同样与前阶段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相符合——“沪宁发展带”定位为“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创新能力,建成高技术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不光如此,随着时间的深入,沪宁高铁的开通将可能与其他区域规划密切相连。”徐长乐认为,共振的效果就此将得以显现。在他看来,这种效果将从区域城市分工开始,并发展至区域的分工,最后是中国几大板块之间的分工协作,最终形成总的共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