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空间站核心舱、货运飞船等名字
■今年下半年实施空间对接实验

载人空间站2020年前后建成
■首先发射核心舱,入轨后完成平台测试及相关任务 ■之后分别发射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组合形成空间站 ■各飞行器既可独立飞行,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完成空间站各项任务 解放日报制图
□晨报记者 杨育才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在此基础上,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永久的载人空间站。
为更好展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及空间站形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广发“英雄帖”,向全球征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空间站名称标识”。全球华人可以登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中国航天网等在线提交作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邮寄光盘或书面资料等方式提交作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介绍,按照规划,中国载人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届时,评选出来的空间站名称和标志,将与中国空间站一起翱翔。
载人空间站名称征集事项
■名称和标识
4月25日至7月25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志
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标志
中国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1及实验舱2的名称
4月25日至5月20日:
中国货运飞船名称
■提交方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http://www.cmse.gov.cn
中国航天网:
http://www.chinaspace.com
■遴选入选
评审委员将对全部征集方案进行遴选,选出各类名称及标识提名方案各30个,之后通过公众投票结果加权计算,于2011年9月底前确定 10个入选方案,并对最终入选设计者颁奖。其中,货运飞船的名称将提前在6月底公布。
[相关解读]
天宫一号、神八下半年太空“握手”
在日前的征名活动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透露,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先后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
昨天下午,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毅麟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上,我国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因为空间站的体积庞大,不能整体发射,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发射,然后在太空中对接起来,这就需要交会对接技术。”朱毅麟解释说,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的对接难度非常大,两者在太空中都高速运行,时速达2.8万公里以上,靠拢对接时不能碰撞,对精度的要求相当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发布会上也介绍说,两个航天器的“交会”由远及近,接触后“对接”,包括锁紧、密封。密封后,两个航天器成为一个整体的缸体,航天员可以打开中间舱门进入到空间站里工作。
五大模块太空中组合构成空间站
根据我国载人空间站实施方案,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以空间实验室为起步和衔接,按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到2020年前后,将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60吨级的永久载人空间站。“我国的空间站包括五大模块。”朱毅麟介绍说,这五大模块包括核心舱、两个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空间站的建造顺序是,先发射核心舱入轨,完成平台测试后,再先后发射两个实验舱,并与核心舱对接,形成空间站。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载人飞船运送航天员,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提供的数据,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主要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两个试验舱都具备独立飞行能力,主要承担应用实验任务并兼有对空间站组合体的控制功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