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骗手段更高明 审核机制仍不严
在如此众多受骗者和受害者的口中,5年来3158网站似乎并没有太多变化,骗子项目依然在网站横行。那么,这些年来网络行骗行业又有哪些变化呢?
行骗手段“两级分化”
与多年前相比,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3158等网站上的项目正悄然发生变化。该人士介绍,多年来成千上万的人受骗,但老百姓同时也越来越聪明,没那么好骗了,“过去一个人被骗数万元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则不容易,诈骗公司也开始两极分化。”
该人士口中的“两极化”包括两层概念。一层是,诈骗公司越来越专业,目前大多数诈骗公司都在工商局注册了空壳公司,可以在工商局官方网站上查询到,同时这些公司为了增加可信度,在办公楼租办公室,伪造甚至想办法搞到了更多的资质证书,其中包括专利证书、特许经营证书等,这让加盟者防不胜防。
另一层则更加“低端化”,目前,诈骗公司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穷人,并对他们进行小额诈骗,这种方式目前非常普遍。这种行骗方式的特点是,金额少,受害人往往缺乏基础法律知识,无法或者不愿意维权。
搜索引擎难查诈骗信息
“现在的骗子公司绝对没那么简单。”李玲(化名)曾在一家问题公司短暂工作,她向记者表示,自己当时的工作是接线员,也称客户代表,而自己桌面的电话,就是该公司挂在3158或U88等网站上的号码。每次有人打电话前来咨询,她负责按照标准口径进行简单介绍,并邀约对方前来公司商谈。“只要把人约来,我的工作就完成了,有提成的。”
李玲表示,他们公司除了一个经理、一个技术员、一个前台,其他基本都是接线员,每个接线员对应公布在不同媒体上的不同电话号码,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咨询。
另外,李玲还向记者透露,有一段时间,行骗公司发现受害者常常通过网络发帖投诉,而越来越多加盟者都会上网,这样一来,网络口碑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此,这些骗子公司如今采用了新的“障眼法”。“你可以试试看,用百度搜索,出来的全是这些公司的正面信息,而用其他搜索引擎呢,则能看到大量网友投诉的帖子。这些公司都动用了网络公关,负面信息不少都被处理了。”按照李玲的话,记者尝试用不同搜索引擎查找同一问题公司,结果确实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网站审核仍形同虚设
针对3158网站自诩严格的网站广告审查制度,多年前本报记者就曾揭露其虚伪假面,今次记者再次进行暗访。在3158网站上,记者按照网站提示拨打了广告投放电话,3158一位广告经理接听了电话。对方告诉记者,“如果想在网站首页看到自己广告,每月费用最低15000元,最高62000元。”除了投放广告外,3158网站还负责为客户进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优化,“保证搜得到”。
在广告经理介绍完毕后,记者称,自己准备投放一个食品加盟广告,对方立即表示,没问题,但要求提供三证。记者对此表示,自己经营的公司并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看来是无法加盟了。”随即,未经任何谈判过程,该客户经理主动将话锋一转说道,“没关系,你经营的是单一食品,不用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销售食品不用卫生许可证?根据规定,任何一个食品店,必须先拿到食品卫生许可证,才能申请营业执照。可见,3158声称的严格审查制度形同虚设。
专家:执法人员缺乏力度
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维华博士
李维华是研究特许经营也叫加盟连锁方面的专家,十多年来一直密切跟踪国内加盟连锁骗局。
“相比1998年、1999年,这些年骗子少了不少,但直至今天,我仍几乎每周都会收到受害者的来信。连锁诈骗绝对数量少了,但还是有很多。”李维华向记者表示,由于多次接受央视有关加盟诈骗的采访,所以多年来,他收到了不计其数的受害者来信和求助。
李维华表示,受害人都很无辜,他们往往没有钱,“案件得超过一定金额才够立案标准,打官司要律师费、差旅费等很多费用,例如他被骗三四万,打官司就得1万,钱还不一定能要回来,就算官司赢了,对方注册公司资产为零,还是白搭。”
李维华说,其实,打击这些加盟诈骗,并不缺乏法律力度,而是政府执法人员缺乏力度,打击力度不够狠。“我的受害人告诉我,他们向有关部门投诉,但工商局让他去法院,法院让他去派出所,派出所再让去商标局,最后受害人真不知该去哪儿了。如果各个部门都不管,岂不是变相纵容和支持这些骗子!”
李维华呼吁,政府各个部门应该联合执法,形成合力,碰到诈骗不是相互推诿,而是争先恐后地去打。
在同情受害人的同时,李维华还提醒加盟者,不能被3158之类网站和电视广告中的信息所迷惑。“看到巨大利益,投资1万赚100万,你就信了,你说这是谁的责任,自己也该反思一下。”
律师:愿意为受害者打假
大成律师事务所 商建刚
商建刚律师认为,我国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社会层面的教育很重要。“国外的骗子也很多,为什么人家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呢,是因为社会秩序很透明。”商建刚举例,就像针对电讯诈骗,电信运营商定期发送警告短信给用户,媒体不断播出公益广告,就起到不错的效果。如果能在社会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在一个透明的社会环境下,此类骗子是难以生存的,多方和媒体不遗余力的曝光、教育,让骗子的投资收不回来,最终自己倒掉。
商建刚同时表示,假如3158等网站上确实存在大量诈骗信息,那么作为网商,3158肯定是有责任的。“如果真有很多人在此类网站上当受骗,他们可利用媒体等渠道,将搜集到的证据发给我,由律师来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调查,如果该问题涉及公共利益,那么上海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业务委员会的律师们也愿意一起来帮助受害者维权,甚至可以将不法网站告上法庭。”
记者手记
有关“诚信”的黑色幽默
也许,3158网站上有许多正规加盟项目,但从记者调查来看,同样充斥问题公司,甚至是诈骗公司。就此而言,3158网站至少很难称得上“诚信”二字,当3158网站出现在央视“3·15”消费者权益日晚会的插播广告中,一切充满了浓郁的讽刺意味。
民建会员、杭州舟远信息技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旭艇在其新浪实名微博上发言称,“居然还在3·15晚会前放3158招商网的广告,难道不知道这个是最大的骗子基地吗?”
近些年来,本报曾多次报道了网络加盟招商中存在的骗局,导致加盟者血本无归,找工商、上法院都没有挽回自己的损失。其他媒体也都在大量报道加盟骗局,骗子项目五花八门,比如服装、养殖、鞋帽、汽化炉、节能灯、圆珠笔……真让人眼花缭乱。
但就像卫视直销问题商品、淘宝上卖假货、视频网站放盗版一样,3158等网站以自身难以全面审核等理由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开脱,而且屡试不爽。媒体的反复曝光赚不回工商的查处、执法部门的打击和法院的判罚,诈骗公司依然堂而皇之,很多时候,只要换一件“马甲”——换个公司名头即可继续行骗,并栖身于各大网站之上。
我们是该怀疑连锁加盟网站的商业模式,还是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或是相关法律的完善?我们不禁要问,加盟骗局还能治吗?谁又能来治呢?
《侵权责任法》算是一道防火墙,但仍未给网络平台商以足够大的压力。《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加盟者发现加盟项目是骗局后,应立即向招商平台交涉,如果招商平台没有及时处理,加盟者在找不到骗子的情况还可以从招商平台身上挽回部分损失。也是就说即使有假,只要别人不投诉,假的仍能继续存在。若没有制度性的安排与监控,加盟骗局肯定会按下葫芦又起瓢。
我们期待猛药,希望能出台专门的政策,如一直难产的《网络广告法》能尽快出台,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处罚力度,他们是防范加盟骗局的第一道闸门,只有提高行骗者的违法犯罪成本,才能让其不敢铤而走险。
不过,在这之前,目前局面只会继续延续,而受骗者只能怒骂商家无良,怨自己很傻、很天真。对于网络加盟行业而言,仍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