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带来的巨大机遇面前,没有任何国家能等闲视之。澳大利亚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更应从中获益良多。”澳大利亚贸易部长韦尔曾在《时代》杂志上如是说。
当资源大国澳大利亚同资源需求大国中国走得更近时,两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无疑将再获提升。
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日至4日的澳大利亚之行,为中澳关系开创了一个全面合作的新时代。
全方位“握手”
在温总理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总理霍华德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3日在堪培拉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文件。
其中,极具突破性的《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和《核材料转让协定》,将令中国在2010年开始的10年内从澳大利亚进口大约2万吨铀矿。
双边的协议和文件还包括《中澳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中澳农业技术合作计划意向书》和《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等。而3个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关于建立高层经济合作与对话机制》、《煤矿安全合作》和《教育与培训》———也同时落地。
两国企业则签署了有关在化工、矿产、天然气、石油和电力等领域合作的一系列商务合同和文件。其中,已无缘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高庚气田一期的中海油,与BHPBilliton和科麦奇澳大利亚勘探生产公司签署了关于澳大利亚OuterBrowse盆地勘探区块的权益转让协议。从而,中海油获得总面积达2.1万平方公里的4个区块各25%的权益,进一步拓展了其海外版图。
中化集团则成功迈出了在亚太地区收购的第一步———完成对澳大利亚最大乙烯生产商及唯一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的收购,从凯诺斯母公司Orica和埃克森美孚的手中购得了凯诺斯各50%的股权。中化预计,上述交易将使中化资产规模和收入在2006年底各达到800亿。
在温总理访澳期间,“中澳高层经济合作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中,双方就投资、能源、矿产、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署了清洁能源技术、风电、铁矿和铝土矿开发等6个投资合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