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与帮5买创始人尹汝杰聊天,比起一年前需要中英文夹杂、经常停顿下来需要翻译的对话,尹汝杰的中文可谓突飞猛进,整个沟通非常的顺畅和流利,很难让你想象到坐在对面的是一个韩国人,仅仅学了几年的中文。
在过去15年里,尹汝杰创办了5家公司,在中国做比价购物搜索网站帮5买之前,还有美国比价购物网站mySimon、美国搜索引擎公司WiseNut、韩国企业搜索引擎公司WISEnut、美国比较购物网站Become(2005年进军日本)。
尹汝杰1995年12月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1998年创办mySimon,1999年创办WiseNut,2000年2月CNET以7亿美元收购了mySimon。而2002年4月WiseNut被美国目录导航式搜索引擎提供商LookSmart收购。
就在2000年出售mySimon的同时,尹汝杰还在韩国首尔成立了企业搜索引擎公司 WISnut,目前韩国有150多家电商采用了该方案 ,这家公司计划在今年IPO。2004年尹汝杰再次进入比价购物网站,在美国创办Become,并在2005年推广至日本,目前已经获得盈利。
这些创业的成绩,并没有让尹汝杰停下来,在他看来美国虽然创业机会很多,但是做成大企业的机会很少,而中国的互联网则是充满了机会。
2007年,尹汝杰带着在韩国成功的企业搜索技术来到中国创业,但并没有成功,直到2011年12月底做购物搜索网站帮5买,才打响了一些名气,并获得了2轮融资。
对于各个国家的难度,尹汝杰列出了个排名,如果美国创业难度系数是1,韩国则是1.5,日本是2,中国则能够达到5。
既然这么有难度,作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还要坚持在中国创业?这几年又有哪些感悟?来看看尹汝杰讲述:
中国的第一次失败
我在美国做了3家创业公司,虽然都没有太大的成功,但是还比较不错,感觉美国没有那么大的机会,日本和韩国的市场也有限,尤其是2007年当时看到中国未来很可能有很大发展,而且想在各个国家都有创业经验,就来到了中国。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家里人在韩国,美国和韩国距离太远,原来一年一次都见不到,上海到首尔只要2个小时,从中国去哪儿都很方便。
2007年来中国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电商公司,所以做比价搜索并不太靠谱,当时我在韩国做了一个企业搜索引擎还比较成功,就是给其他公司和机构做站内搜索解决方案,韩国有包括三星、SK、多个政府部门在内的1800家公司和机构都在用,每年有1300万美元收入,我认为中国也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所以在中国的创业从企业搜索服务开始。
这个项目在中国开发了三年,但是我们发现中国公司并不愿意在企业搜索引擎上付钱,而且中国公司不太喜欢在这个项目上合作。当然这也和各国国情不一样有关,在美国韩国及日本,人力成本非常高,所以如果自己做企业搜索项目会浪费很多资源,他们更愿意外包。
但中国的人力成本比较低,他们并不愿意花20-30万的价格购买服务方案,反而是觉得找几个员工多花点时间就行,而且中国企业很喜欢“规模”这个词,好像是员工越多感觉公司越厉害,所以并不重视小团队的产出。
另外一点文化上的习惯,就是公司的工程师很少用第三方技术,好像用了第三方技术就会没有自己的价值,就会被裁掉,所以这导致我们很难推广企业搜索服务解决方案,大公司自己做小公司没钱买,所以这第一个尝试在中国并不算太成功。
这个给我的教训就是,在做项目之前需要做足够的市场调研,并且深入了解文化差异。至于现在做的比价购物搜索帮5买,虽然我是外国人,确实有很多挑战,但我认为机会在于比价还是一个技术活儿,这种技术很难抄袭,而且除了一淘,大公司很少涉及,帮5买是其中唯一一个独立的创业公司。
外国人如何本土化
说到外国人在中国做公司,大家都会说到水土不服,比如谷歌、Groupon等等。有这些之前的案例,我也深刻理解到在中国创业需要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第一点就是要符合中国文化。
之前很多失败的外企在公司通常做两个架构,一个是外国人员做管理,而中国员工做执行,这个团队并不好。而在帮5买的公司里,只有我是韩国人,其他人都是中国人,虽然我管理领导人,但所有领导人的管理方式都是中国的,我们每周开会我只定季度目标,而各种KPI和决策、执行都由他们自己决定,而且我99%的时间都在中国,沟通起来非常的顺畅。
另外我还带来了硅谷文化,我们非常透明,股份多少、公司如何架构非常透明。而且在福利待遇以及需要遵守的中国劳动法律方面,我们也特别注意,希望让员工感觉到这就是一个本土的创业公司。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