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战略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规划纲要》指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要基本完成,也就是在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出版、发行、影视剧制作和发行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以及新闻网站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
提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基本建立,要求“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五大惠民工程要继续巩固完善提升,像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点推进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从“村村通”到“户户通”,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要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每学期农村中小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农家书屋工程到2012年要实现覆盖全部行政村;文博图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要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等。
对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对现有的七大类传统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大改造提升的力度,同时对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战略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文件称,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真正推动文化产业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按照“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23%的水平,应该说“十二五”期末实现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规划纲要》提出以重点工程带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九大重点工程,并细化分解为50项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既包括国家层面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比如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出版博物馆、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国家民族博物馆、新闻博物馆等;也有大量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项目,比如要求“十二五”期间所有的城市以及县城都要建成数字影院;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重点建设13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大部分是适应文化改革新要求提出的新项目。比如科技发展对文化数字化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数字化,也有对一些重点工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延续下来的惠民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推进核心文化企业上市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记者会上表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目前有多家出版企业上市,其中涉及报业、出版、期刊、印刷、数字产业等等各个领域,可以讲已上市的出版企业已经涵盖了现有的所有出版企业的经营项目。
邬书林称“十二五”期间将会采用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用好上市这个工具来保证文化产业的发展,保证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有一个好的表现。一是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核心企业上市。“十二五”期间将把中国出版集团经过一个严格的程序让他上市,以保证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股票市场有出色的表现,来增进股民信心,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化、投资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使整个公民受益,使我们整个文化实力有所增强。
邬书林介绍称,“十二五”期间有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等一大批最重要的企业上市。同时,广东、上海等地的出版集团也已经准备上市,按程序正在申报。同时还把一批有潜力、有创新点的重要的国有、民营企业推动上市。有计划地把好的企业上市,增强企业竞争力,保证文化产业在股票市场有出色的表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