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解读:本条是关于公司行为规范和保护公司合法权益的规定。
公司作为具有法人地位的组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其对外活动中,一方面,应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承担一定的义务。
就公司的行为规范来讲主要包括:
第一,公司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这是公司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之一。
第二,公司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社会公德是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救死扶伤等。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公司也必须遵守。商业道德就是从事商事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文明经商,礼貌待客;遵纪守法,货真价实;买卖公平,诚实无欺等。
第三,诚实守信。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中就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就是要忠于事物的本来情况,不隐瞒真实情况,不弄虚作假。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履行承诺。
第四,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即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是否符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是否诚实守信。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公司的行为规范也会流于形式。由政府和社会公众来进行监督。就是为了促使公司的行为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让公司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
第五,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存在和发展无疑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财富。然而,公司唯利的天性,由公司的不当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公司逐利性观念的狭隘片面发展至极的后果,实质上就是忽视公司社会责任所结出的恶果。于是,人们对传统的公司唯利理论提出了质疑,公司不应坚持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现今,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就公司所承担的广义社会责任而言,主要包括:公司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有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就公司社会责任所包含的权益对象而言,主要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以及这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公司是享有法定权利的企业法人,其合法利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不受侵犯。侵犯公司合法利益的,将受到法律追究。如果,公司的合法利益不受法律保护,或者说立法没有明确规定,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那么,投资者的积极性将受到重大打击,对发展市场经济也极为不利。因此,立法明确规定,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具有非常重要的进步意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