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政策法律扶持政策→新闻
    


“一借双贴”用活小额扶贫贷款


cye.com.cn 时间:2006-9-7 21:44: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周芙蓉 我来说两句

  小额扶贫贷款是我国政府上世纪就开始实施的一项扶贫举措,旨在通过小额的扶贫资金注入千万家贫困户,给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投入启动资金,帮助他们实现增收,逐步摆脱贫困。然而,由于相关配套服务没有跟上,农民还款意识差、还款能力弱,大量贷款至今无法收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积极探索“一借双贴”的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使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效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黔南州扶贫办主任周齐介绍说,“一借双贴”是指在保证财政扶贫资金投资方向、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在组织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投向种植业、养殖业项目过程中,实行“借”和“贴”。

  “借”,是指贫困农户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种养业发展,所需良种(包括种子或种畜),变“发给”为“借给”,采取“借种还种或借母还犊、借一还一、有借有还、还了又借”的滚动扶持方式。

  “双贴”即指贴息、贴保,重点用于养殖业项目实施。针对金融部门不愿或不敢放贷,贫困农户无钱养猪、不会养猪等实际情况,由农户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购买基础牲畜,用财政扶贫资金帮助农户全额补贴贷款利息、支付技术部门的技术服务和保险费,实行财政扶贫资金、贷款与技术捆绑使用。

  周齐介绍说,“一借双贴”的实践,增加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新增发放量和滚动使用量,极大降低了农民发展种养业的技术风险,保证经济效益。据统计,2005年黔南州新增发放(含收回再贷)的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共4000.73万元,较上年净增2026.63万元,增长了一倍多;共扶持84个乡372个村的17230贫困户。

  黔南州扶贫办助理调研员马洪强介绍说,“一借双贴”的扶贫新机制,通过“借”找到了扶贫专项资金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点,实现了以小融大、死钱活用,扩大了有限资金的扶持面,使国家的扶贫专项资金产生了“乘数”效应,提高了扶贫开发成效。

  罗甸县董王乡是国家一类贫困乡,这个乡示范种植的1000亩脱毒马铃薯,12.5万公斤种薯全部用“借”的办法发给贫困农户,由农户向乡政府打“借条”,规定采收后不让群众“还种”,而是让农户留种于来年再种,避免群众把种子吃掉或出卖,以解决第二年的种子来源问题;对示范种植的100亩商品蔬菜种子资金用“借”的办法供应给农户,由农户向乡政府打“借条”,蔬菜采收销售后把种子钱“还”给乡政府,乡政府由种子公司继续购买蔬菜种子来年借给这些农户再种。

  通过几年实践,董王乡农民实现了增粮增收。2004年全乡依托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植,人均增产粮食130公斤,扣除水稻因旱减产,人均还绝对增加粮食96公斤。全乡因增加种植马铃薯、杂交玉米、蔬菜加上养猪,农民年人均增加纯收入187元。

2003年,罗甸县扶贫部门安排13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帮助贫困农户发展养殖业,如果直接用这笔钱买仔猪发放给农户,最多只能买450头。董王乡用这笔钱作补贴利息、补贴养殖业保险费用支出,通过信用社帮助农户贷到了7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解决了2700头仔猪的资金来源问题,使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放大了六倍。

  周齐介绍说,“一借双贴”的贴息标准按放贷行(社)同期利息率确定。贴保标准按所购畜禽资本金的8%至10%计提,最高不能超过10%,保险费主要用于畜禽防疫药品、技术服务、死亡赔偿等支出。在不同牲畜的技术保险费中,每头猪按30元保险费贴保,其支出构成为:死亡赔偿、疫病防治、技术员报酬18.9元(占63%),保险调控费6元(占20%),风险储备金3元(占10%),技术培训费2.1元(占10%)。畜牧部门在各项目乡、村派驻畜牧技术员,负责驻村防病治病等工作。

  周齐说,“一借双贴”小额扶贫资金管理新机制通过“双贴”,化解金融部门的放贷风险和顾虑,调动畜牧技术服务到位,保证项目农户预期饲养效益,特别是不断提高了广大项目实施农户的科学饲养水平,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现在一头猪贴息30元、贴保30元,就把农民的后顾之忧完全解决了,实现零风险发展养殖业。而在过去,养一头猪,投入要在200元以上,而且还要担风险。去年全州贴保、贴息分别投入1400万元,共完成种植业规模11.41万亩,养殖业规模10.02万头(只),覆盖了64个乡151个村的7.8万农户。”

  周齐说,“借种还种,还种再借种”并不是真要农户偿还,目的是要使贫困农户增强自力更生的精神,使之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懈怠为积极、变观望为参与,最终成为扶贫开发的中坚力量,这才是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面貌的根本。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