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就业管理局: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构筑"1+X"创业促就业模式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辖8个旗县市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310万。2004年6月通辽市引进了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扶持有机结合的"一条龙"创业促就业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和实施创业培训项目。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市基本形成了创业培训引路,就业服务体系整体联动的"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1+X"新型城市就业促进模式。三年多来,共举办创业培训班280期,培训学员6300人,其中有4000多人享受小额贷款扶持后,已经成功创业,创造就业岗位 8000余个,就业倍增效应凸显,极大地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
一、夯实创业培训基础,精心组织创业培训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创业培训高效、平稳实施。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培训项目,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通辽市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就业管理局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指导、管理创业培训项目的实施。以市委、政府的名义出台了《通辽市再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意见》,将创业培训工作纳入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整体规划之中,在全市范围实施再就业创业工程。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创业培训经费补贴标准、制定贷前培训制度、相关专家定期咨询等一系列有利于创业培训项目良性运作的政策和措施。
(二)用活媒体,宣传推介创业培训,营造促进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一是加强舆论引导,依托社区开展创业培训项目宣传。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宣传国家、自治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政策,特别是我市的"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就业模式,使创业培训项目家喻户晓;二是选树典型,发挥明星示范带头作用。我市在成功创业的学员中评选出"十大创业明星"和"十大就业明星",对其进行表彰,并通过电视、报纸进行宣传,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和创业示范作用;三是加强信息发布,营造创业氛围。通过印制"创业培训项目宣传提纲"等宣传材料,利用职介窗口、再就业大型招聘会、推介会、再就业宣传、职业介绍"大蓬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四是加强沟通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广泛动员妇联、团委、工会、司法等部门,参与到创业培训工作中来,不断拓宽创业培训的领域,提升创业培训的知名度,扩大创业培训的影响,将创业培训覆盖到全市的各个领域。
二、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在全市范围内打造高质量的创业培训品牌
(一)健全和完善创业培训机构,为开展创业培训奠定坚固的基石。我市先后确定了11家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有培训经验的培训机构作为创业培训基地,各创业培训基地按照国家项目办规定的创业培训教室的标准,多方筹集资金购置电脑、投影仪、黑白板、订卡板等必备的直观教具,构建标准化的SYB培训教室,其中有两家培训机构被国家项目办确定为"国家级定点SIYB创业培训机构",为创业培训在我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证。
(二)不断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按照国家项目办的统一组织,我市已经先后培养了30名GYB、SYB创业培训教师、4名IYB创业培训教师。我市还有四名创业培训教师经过国家SIYB项目办的选拔和考核,成为了创业培训师,使我市创业培训师资力量更加强大。
(三)建立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一是创业培训方式灵活。根据SIYB创业培训课堂教学的需要,结合实际,采取课堂讲授、教师答疑、咨询、案例分析、现身说法、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对学员进行创业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以满足创业者的创业需要。二是创业培训内容灵活。根据市场的需要,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在教授《创办你的企业》教材规定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确定创业培训的内容,重点使参加培训的人员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了解创办小企业必备的知识和程序,掌握经营管理小企业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创业培训的时间和地点灵活。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培训的时间上,根据培训人员的要求,分白天、晚上两种时间组织教学。
在对全市创业培训工作的管理中,坚持"统筹管理,分别实施"的原则。按照我市"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补贴标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档案、统一结业证书"的"六统一"的教学模式,严格教学和档案资料管理,保证基础资料翔实、完整,做到点变质不变,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四)拓宽创业培训领域,做大做强创业培训项目。我市先后组织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将要刑满释放人员、女老板的专项创业培训班,增强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今年还为申请二次贷款的成功创业的小老板们举办了六期IYB培训班,培训IYB学员112名,培训效果明显,为其做大做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持。
三、积极开展后续跟踪指导服务,为成功创业保驾护航
(一)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捆绑运作,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创业的有效手段。为了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融资问题,我市小额贷款担保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小额贷款的申请、发放工作。一是制定"贷前培训制度"。凡是申请小额贷款的失业人员,必须参加创业培训,独立完成《创业计划书》后,才能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作为贷款的必备要件,从而增强贷款人员的创业能力,提高还款率,降低了小额担保贷款的风险。二是部门协动,共担风险。财政、银行、担保机构共同考察贷款项目,对贷款申请人创业项目的经营状况、人员安置情况、贷款用途、还款能力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贷款对象。三是为贷款人员提供"一站式"办公服务,建立发放绿色通道,由银行、财政、担保机构、公证部门集中办公发放贷款,为贷款人员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二)加强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我市多方筹集资金 ,在市中心位置新建3600平米的创业指导中心,该中心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设有标准化创业培训教室、多功能语音室、微机室等。中心设"五部一会",即:创业培训部、开业指导部、项目开发部、融资服务部、综合服务部、创业企业协会。免费为创业人员提供集创业培训、项目募集、项目评估、论证及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专家咨询指导、后续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窗口,使创业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三)建立再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下岗失业人员搭建创业平台。为了帮助缺少场地的人员尽快创业,我市劳动就业部门申请市政府出资建立了两处创业孵化基地,其中一处700平米专门用于创业孵化的单体楼房,一处2600平米的"再就业援助广场",免费为创业人员提供经营场所。
(四)发挥创业企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创业成功。2005年5月,创业成功的小老板们自发成立了通辽市创业企业协会,创业企业协会的成立,为小老板、社会、政府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学员间能互相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同时为政府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出谋划策,协助小额贷款办公室组织小额贷款的收放工作,并经常性地组织大型项目展示会、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演讲大赛,组织创业成功人士深入旗县市区进行巡回演讲、扶贫济困等活动,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发挥协会支持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2006年9月,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创业项目展示会,来自市内和天津、北京、沈阳等地的近300个前景好、投资少、易操作的创业项目在会上推介展示,当天达成合作意向近200个。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是我市实施"再就业创业工程"的第三年,为了全面检验创业培训成果,我市将开展创业先进典型表彰活动,评选"十佳创业明星"、"十佳就业明星"、"再就业十佳企业"、"促进创业先进单位",大力弘扬创业精神,继续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