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宝安区新安街道设在宝城25区的居民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开业。孵化基地为76名就业困难户籍居民营销档位,让其可在这里放飞创业梦想。据介绍,创业孵化基地由政府投入建设,符合进驻条件的户籍居民在此创业,头3年按照有关规定可以享受免交租金的政策优惠。
宝安区副区长孙波、区劳动局局长陈长贵、新安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各社区工作站负责人、创业居民代表等400多人参加开业仪式。
探索居民创业就业新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新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欧瑞志表示,今年以来,新安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保”工作要求,以及宝安区委区政府保民生“1+6”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居民创业就业的新途径,大力改善民计民生。
据介绍,前不久该街道下发《居民创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社区成立创业帮扶协会,加强对居民创业的指导培训,协助创业人员办理工商、消防、环保等证照,跟踪解决居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居民创业。该方案调动了居民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目前,已经有一批居民当起了个体户,做起了小老板。
建立居民创业孵化基地是做好帮扶辅导的重头戏。为推动和解决居民创业,新安街道在区劳动局的帮助指导下,在宝民社区投入80多万元建设了居民创业孵化基地,除收取电费、卫生费和管理费,免租金提供给困难居民创业。
“宝城25区是商业旺区,街道和区劳动局、宝民社区在此成立居民创业孵化基地,目的是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探索居民创业的新模式,让更多的居民能创业成功。”欧瑞志说。
欧瑞志指出,创业孵化基地开业后,需要保安、宝洁、管理等服务人员,这样又可以创造出一批公益性岗位,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创建创业就业立体服务体系
市委组织部挂职干部、新安街道分管劳动就业工作的街道办副主任姚文胜告诉记者,“农转居”居民、大学毕业生、残疾人、低保户、困难党员等,都有进入这个基地创业的资格。在这里锻炼,学会做生意以后再到外面做强做大。在经营单位分配过程中,街道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抽签方式分配档位,并全程邀请社区居民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
目前,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的户籍居民已经有76名,其中28名为“农转居”居民。创业者经营范围涉及服装、鞋类、土特产等几十种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