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9月13日电(记者 孙小静)为支持高端人才科技创业,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上海浦东新区两家创投公司今天上午与6家科技企业签署投资协议,协议总金额约3.4亿元。据悉,浦东此次国有创投企业对科技创业项目的投资不同以往,不仅主要扶持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更重要的是创新了自身的盈利模式及退出机制,国资退出时可能根据与科技企业的事先约定,保留部分股权在企业,也可只按"本金+利息"退出,而不是以投资比例抽走资金。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创。
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改革现有国资投资机制,希望浦东先行先试,为全市探索新路。为此,新区区委、区政府大胆创新,于7月19日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通过浦东科投、张江科投支持高端人才集聚浦东开展科技创业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明确将在"十二五"期间,统筹安排20亿元,通过浦东科投、张江科投两个国有创投公司,投资支持一批高端人才创业项目,重点支持获得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国家创新基金等立项支持的科技企业,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本次签约是试点方案原则通过后,浦东投资支持的第一批科技企业。签约的6家科技企业全部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浦东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业团队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并已取得国家和上海市一些重大政策的支持,如灿芯半导体公司CEO职春星博士、格林百奥生态材料公司总裁王寅博士、安集微电子公司总裁俞昌博士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泽生科技公司去年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多数企业已在细分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前景。如格林百奥在生态材料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不破坏实木天然结构的基础上,利用高分子渗透物及特殊工艺,大幅度增强木材的稳定性和硬度,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扩产阶段;这批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技术优势明显,如安集微电子已申请并获得国内外专利百余项。
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浦东新区近年来在实践探索中证明行之有效的道路。2006年10月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开花结果。引导基金已带动超过300亿元的创业投资资本集聚浦东,这些资本向浦东科技企业的实际投资超过50亿元。通过这种做法,也改变了政府科技投入的扶持方式,由"撒胡椒面"的无偿资助向"聚焦重点"的有偿资助转变;优化了政府科技投入的选择机制,通过与国际知名VC合作,变"行政审批"为"市场发现"。
在完成创业投资的总量集聚后,浦东新区已进入对创业投资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科技创业体系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要在企业创业的初创期雪中送炭、给予支持。但过去由于国资背景投资公司的运行机制与市场上的投资机构没有本质区别,造成两者项目识别的价值观大同小异,普遍倾向于投资成熟期和Pre-IPO的项目,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则敬而远之。
浦东新区看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希望从国有背景投资公司入手,改变其盈利模式和资金补充方式,引导国有资本对科技创业项目敢于投资、乐于退出,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引导产业发展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除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对创业期、成长科技企业的投资支持外,新区政府表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借助综合配套改革的机会,在浦东先行先试,加大国有资本支持科技创业的体制、机制创新。
"国资投资科技企业,主要是引导科技产业发展,而不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国资创投主要对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待这些企业成熟后,反而是国资"功成身退"之时。投资难免会有失败,如何保证国资的保值增值呢?相关人士介绍道,浦东创新管理机制,变项目管理为额度管理,在一个总的额度内,如果投资了10个项目,有1个失败个成功,整体资金仍然是增值的。同时,对创投的国资不单纯以利润作为评价体系,而是综合评价创其成效,如对科技产业的带动能力以及税收、就业等的带动,"虽然'本金+利息'不如按投资比例退出获利大,但由于我们对高端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可能在就业以及税收上反而有更大的收获。"
对于这些突破性的改革试点举措,企业反响热烈。受访企业家纷纷反映这些举措将为企业的成长提供重要的资本支持,将为企业在浦东做大做强提供强大的动力,企业对此举双手赞成。
另外据了解,除加大投资支持力度之外,浦东新区也在酝酿通过落实"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区建设,为大量轻资产、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支持。相信浦东新区将通过科技投融资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开展创新、创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形成一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动力,具有浦东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