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多创业者对免税政策持乐观态度,但在周德文看来,还是应该保持“谨慎的乐观”,因为很多小微企业正处在危机边缘。他表示,温州的很多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已经处于“僵尸”的状态,“就是看起来还能运转,其实已经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了”。据周德文观察,小微企业或者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平时负担过重,运营成本在不断攀升,税赋是比较大的压力之一;第二个负担就是资金链紧张,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以来,中小企业资金链就出现断裂的情况,今年6月的银行钱荒,使得步履维艰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因此,政府近期密集出台政策,都是对中小企业有利的CYE政策,比如放低贷款的利率下限,放松贷款的利率管制,降低中小企业的利率,这对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免税政策将会对青年创业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的判断。他表示:“免税降低了小微企业的门槛,减少了创业的成本,这种减免对小微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企业可以减少非生产性支付,投到生产性工作中去。”
“我们的税收制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大小企业一视同仁,这对小微企业不公平。”周德文试图从税收制度入手,来寻找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他认为,中国服务企业所承受的平均税收负担,要高于所有经合组织的国家。服务业和工业所面临的税收差别,也使工业企业为了减少税收负担而不愿将所需服务外包,从而妨碍了服务业的高效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对小微企业是不征税的,因为小微企业解决就业问题,本身就是为政府分忧。”
大学生创业者峰坪的文印公司已经有多家连锁店,他的营业额早已突破10万元。听说了月销售额两万元以内免税的消息后,他告诉记者:“两万元起征点太低了,很多中小企业也需要减税,但目前享受不到任何政策优惠。”
在周德文看来,此次出台的新政策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这也是美中不足之处。“我觉得标准在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都应该减税,即使年销售额达到120万元,扣掉大量的成本,现在企业的年回报率只有3%,企业本身就在亏损的边缘徘徊。”
除了认为起征点太低,峰坪还提出一个问题:“中央的政策出台了,地方能不能落到实处?”
这也是周德文的顾虑。周德文认为,免税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地方政府的收益,地方政府的资金也很紧张,有些贷款的利息都还不上,这样大面积减税,税收更减少了,政府会不会认真执行,会不会出现阳奉阴违的状况?“如果地方在落实政策时出现问题,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就更失望了,只打雷不下雨,以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最近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实际上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中小企业深陷危机,这时候出台政策就是刺激政策,希望救活实体经济。”据周德文介绍,目前,温州法院的破产案件很多,甚至法院都来不及审判,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仅小微企业处于危机中,还有中小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大中企业。据他推论,政府如果没有特别深入的扶持措施,8~10月后将会出现大批企业倒闭、破产的状况。
对于小微企业的帮扶,李家华希望政府制定更宽松的政策,对一些重点小微企业的行业,可以实行鼓励和奖励政策,特殊的渠道奖励和资助,通过国家的努力建立相应的基金池,容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来辅助小微企业。“国家不应只是减免税,还应帮助企业挖基金池,帮助资金的汇集,帮助小微企业的发展,保持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降低创新风险,对创业者是个极大的鼓励,有利于创业者减少后顾之忧。”他认为,在政策的引导下,青年才可能更加积极地进行创业尝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