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门槛将提高。近日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出台《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新认定办法》,小企业创业基地入驻企业合计营业收入门槛提至2亿元,是以前的十倍。
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主要落脚在乡、镇、村一级,利用闲置厂房,如乡村学校楼房、粮站空房、企业改制和搬迁余房、乡镇合并后多余办公房等国有资产,让中小企业再利用,变废为宝。各地区以本地资源为依托,统筹本地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和企业,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就可以改变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旧的农村工业发展模式。
后来人们发现企业向小企业创业基地集中的过程也在促进小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吃、住、行、购、娱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我市涌现出了九龙坡海龙、江津先锋、万州分水、涪陵珍溪、沙坪坝茅山峡、酉阳小坝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性强、拥有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小企业创业基地。
“2004年开始,重庆就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市中小企业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重庆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主要是为了创办更多的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进就业,所以当时门槛较低,除了入驻企业户数在20户以上,入驻企业就业人数达到600人以上等基本条件外,对入驻企业的合计营业收入只要求达到2000万,“两翼”地区的所有认定条件减半。而现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是支持公众创业、扩大百姓就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统筹城乡、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行动。对有序引导小企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小企业(微型企业)健康成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缩差共富,构建和谐社会及维护CYE社会稳定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今年2月27日,重庆市中小企业局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创建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对原认定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出台了《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新认定办法》,新办法对我市的小企业创业基地的申报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申报单位有基地发展规划,并通过规划环境评价,还把“一圈”内入驻企业合计营业收入门槛提至2亿元,“两翼”地区入驻企业合计营业收入门槛提至1亿元。
据悉,截至2011年底,重庆已成功创建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29个,其中“一圈”85个,渝东北32个,渝东南12个,累计入驻企业5500户,解决就业30万人(其中农民工22万人),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