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在新中国的创业史上是一个“大跃进”的时代。这里的“大跃进”并不单指那场虚妄而狂热的运动,更反映了年轻的新中国在创业中亢奋而浮躁的状态。
创业史定位:
从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在新中国的创业史上是一个“大跃进”的时代。这里的“大跃进”并不单指那场虚妄而狂热的运动,更反映了年轻的新中国在创业中亢奋而浮躁的状态。
时代描述:
在新中国创业史上,1958年是一个虚假的、带有强烈自残倾向的年份,对高成长的迷恋以及致命的自负,使得全国上下都陷入了空前的疯魔。
年轻的新中国依然沉浸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初见成效的亢奋和狂热中。1958年,以“赶英超美”为目标,一场国民经济的“全面大跃进”运动开始。全国各地建起了数以十万计的小高炉,炼出的却是一炉炉没有任何用处的“海绵铁”;在广袤的中国农村,乌托邦式的人民公社诞生了,一个个虚假的粮食产量“卫星”被人为制造并释放。仅用一年的时间,一切秩序被全部打乱推翻。
“放卫星”带来的高征收,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作用,从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陡然跌入空前的萧条和低迷。三年中全国工厂关停近半,农村甚至爆发了大面积的饿死人现象。与此同时,苏联突然在1960年召回全部援华专家,与中国彻底决裂。
内外交困,年轻的共和国在她的第十个年头遭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8~1965年的新中国创业史,也许有些浮躁,有些争议,有些单薄,然而却依然留下了一批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才能产生的成就,而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崭新经济力量萌芽,已经在冻土下开始孕育。
创业史记:
当初生的创业者面对最初的成功,往往容易自负、偏执而迷失方向。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亦然。那是一个属于标杆与榜样的年代,那个年代中的创业,带着一种特殊的神秘与狂热,如同信仰。
标杆年代
1960年4月29日,四万多人聚集在黑龙江的萨尔图大草原。这年的雨季来得特别早,人们站在泥泞不堪的草地上,每个人的脸上都亢奋不已。一条巨大的横幅在空旷的草原上非常醒目——“石油大会战万人誓师大会”。
在三年困难时期,这是最让人振奋的一个时刻,同时,在新中国的创业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中国的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因为喷油之日非常接近共和国的十年国庆,这块新发现的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被发现后,石油工业部当即从各地抽调了7万名石油工人和转业军人会师萨尔图,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会战。工人睡在简陋的帐篷、木板房、牛棚、马厩里,日夜作战。在这支令人敬佩的石油大军中,出现了建国后最著名的工人——“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是玉门油田的一个钻井队队长。在打井的过程中,王进喜的腿被砸伤,他却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钻井队,一连7天7夜没有离开工地。这口井成为大会战后打出的第一口油井。
王进喜打出的第二口井地处高压区,打到七百多米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一场大事故眼看就要发生。要压住井喷,当时惟一的办法是往泥浆中加水泥和黄土。由于没有搅拌机,倒进去的水泥都沉在泥浆池底。就在这时,王进喜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入。经过三个多小时,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王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数十个血泡。因为工作不要命,王进喜被称为“铁人”。
大庆油田的发现成为中国创业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业的自主能力。同时,它也涌现了“铁人”王进喜这样的典型人物,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成为全中国的国营企业学习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