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们的困局
同时陷入困境的,还有正在谋求全球化地位的“中国制造”。
2007年8月11日下午3时许,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港商张树鸿在自己工厂的三楼仓库内上吊自杀,尸体旁边堆着十多包形态可爱的芝麻街布娃娃玩偶。
自杀前,张树鸿在厂区内巡视一圈,并将工人工资悉数结清。他从1993年起自香港到佛山办厂,被员工描述为一个厚道的人,许多人也因此跟着他一干就是十几年。这个玩具商的意外死亡,让“中国制造”的话题再度跳上国内外重要财经媒体的头版。
张树鸿之死起因于9天前。8月2日,美国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召回佛山利达生产的96.7万件塑胶玩具,理由是“回收的这批玩具表漆含铅量超标。”事发前,利达的产量已居佛山玩具制造业第二。
一夜之间,这家拥有十多年良好生产记录的合资企业成为众矢之的。在美国舆论的不断声讨下,玩具厂商及其上下游供应、检验链上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最终,佛山利达被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求整改,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暂停其产品出口。利达被迫停产,2500名工人几乎无事可做,张树鸿承受巨大压力,最终一死了之。张树鸿死后3日,美泰第二次宣布,召回的中国产玩具数量增加到1820万件。
张树鸿死后,玩具召回事件在质量责任人的确定上居然出现了戏剧性的反复。中国商务部在调查中发现,美方宣布召回的玩具绝大部分不是因为制造质量的问题,而是美方标准的突然改变以及经销商的风险转嫁。2007年5月,美国材料测试协会公布了一项针对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标准,中方制造商生产的1820万件玩具是根据之前的出口标准生产的,美方经销商以不符合新标准为理由召回玩具,全部风险及损失则由中方承担。
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让国内舆论再度哗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被动和被欺压现状毕现无遗。张树鸿很冤,这也是“中国制造”们普遍遭遇。不过回望历史,60年来成功的创业者,无一不是经过重重考验,通过不断地坚持,才能安然迎来希望的曙光。
资本市场——富豪孵化器
在这期间,互联网的光芒明显被狂热的股市和楼市所掩盖。不过,以李想、戴志康等为代表的80后“明日之星”,正凭借新经济的崛起,逐步登上前台。
“我认为我比一些四五十岁的企业家还踏实,”作为80后的创业者,李想在面对媒体时确总是体现出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我一步一步,每步都很踏实,因为我很清楚,创业是一个过程,不是说只要去创就会有业。至于你问我算不算成功人士,我的回答是,在我脑子里就没有成功这个概念,只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被问及什么是该做的,李想的回答毫不含糊:“创一次业,做一次并购,实现一次上市。我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这几个目标。”
这的确是一个狂乱的时代。风投、上市,成为了所有创业者关心的话题。起得晚却赶上一个好集的人也有,他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他的公司2007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为600万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交易的平台,它让无数不懂外语、没有出过国,甚至不知道任何国际贸易知识的中小商人找到了国际买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中国制造”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2004年,马云创办从事C2C业务的淘宝网,在两年时间内战胜全球最大的同业公司eBay,取得了75%的市场份额。为了解决网络支付的信用难题,马云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叫做“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它以阿里巴巴为交易的担保中介,从而解决了资金欺诈的问题,也让自己间接地进入了金融服务领域。
马云今天能够安然“过冬”,显然是因为当时选中了最为合算的上市时机。股市的结构性泡沫意味着公司股价的普遍高估,而阿里巴巴同时具有中国和互联网两大概念,在此时筹资,无疑占到了相当大的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