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海市政府同意,本市将自10月11日起调整出租汽车运价,市区出租汽车、小型客车起步价从11元调整为12元,超过起租里程单价由每公里2.1元调整为2.4元。另据相关人士透露,原本由政府补贴的油贴将暂时取消;而受运价改变影响,10公里以上的打车费用将有明显增加。
很多市民对出租车此时提高运价都感到不能理解,9月底成品油价刚进行过下调,那么出租车运价提高的依据何在?虽然有关人士解释,根据出租汽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方案,运价的调整是与一定时期的油价相关,而不是仅仅看某一个月的价格。但在这“一定时期”的选择上,显然大有文章可做。毕竟现在国际油价象坐过山车,国内油价也调整频繁,主管部门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通过对“一定时期”的选择来决定运价是涨还是跌。按照运价油价联动机制规定,运价调整后的一年内,本市出租汽车运价不受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影响。也就是说,那怕这一年内油价跌得再凶,运价也不会再作调整。因此在成品油价刚刚下调之后就提高运价,显然难以服众。事实也确实如此,此次上海调整出租车运价,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取消了出租车司机每月5、600元的油贴;二是上海提前实施国家机动车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将从今年11月1日起执行车用汽、柴油地方标准(“沪IV”标准),出租汽车用油成本也将大幅上升。
可见,出租车涨价,主要是因为运营成本出现大幅上升。在市场经济中,运营成本上升,就必然涉及成本分摊机制。就出租车而言,政府、出租车公司、司机和乘客,都是这个成本分摊机制的参与方,然而谁先谁后,谁大谁小,却大有讲究。
这几年上海等众多城市一直都在推行“公交优先”战略,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既然有关部门多次承诺公交票价不涨,那为何同样属于公共交通工具的出租车反倒要提高运价呢?这显然与市府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市民出行成本的愿望背道而驰。而且,提高运价可能让更多的市民选择私家车,让本已不堪重负的道路更加拥挤。既然出租车有公共服务的属性,承担了公共交通的智能,那么当运营成本上升的时候,政府理应首先分摊一部分成本。
其次,出租车运营成本固然与油价有关,但油价显然并非其成本的全部,出租车“份子钱”才占了大头。据统计,按干一天休息一天计算,上海出租车司机每人每月缴纳费用总数约为9620元,远远高于司机自身的收入。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五大出租车公司每天坐收1178万元,这昂贵的“份子钱”中,除了必要的税费和管理成本,又有多少属于不合理的垄断利润呢?如果这些由出租车公司收取的“份子钱”能够适当降低的话,完全可以弥补油价上涨对出租车司机收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