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中国“低碳企业”迎来掘金时代


cye.com.cn 时间:2009-12-16 8:26:02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低碳经济将渗透社会各角落

  减少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世人共识。专家们分析,低碳经济将会对全球所有产业带来决定性影响,未来全球公民都会对低碳经济有需求。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肯定会出现“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关键字眼。

  “如果说IT业是拉动全球上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力,绿色经济将成为此轮刺激经济的主动力。如果发展中有所突破,绿色经济应该比IT产业取得更大成就。”陈凤英表示。

  直接受低碳经济转型影响的行业是能源行业。此前传统发电产业如火力发电企业将逐渐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转变,新兴能源的比例将会上升,能源产业也将朝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

  间接影响的行业则包括建筑、制造业等。建筑是一个被忽视的耗能大的行业,未来建筑行业将与太阳能发电紧密联系,建筑取暖、照明等所需的能源都将来自太阳能;制造业未来不但所需的“动力”来自低碳能源,产品的含碳率也要被公示;此外,许多人只认为“低碳经济”是工业的发展方向,其实农业发展也应该由低碳农业取代高碳农业,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这种农业就是高碳农业。

  随着减排的深入,一旦国外政府要求,像中国这种出口大国肯定会受到大的冲击。以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正在计划征收碳关税,若以欧洲现行利率确定的二氧化碳45美元/吨的基数计算,每年出口至美国的中国产品关税额将达550亿美元,等同于对中国产品平均征收17%的关税,约6倍于当前3%的平均关税水平,国内高排放行业将无法承受这笔开支。要鼓励低碳产品贸易、低碳技术贸易,但要反对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由而设置的各种“绿色壁垒”。

  在工业领域产生颠覆性改变后,社会教育、研发、就业、消费等也会向绿色经济倾斜,而服务业占社会经济的比重也会有很大提升。“投资必定会向低碳、绿色经济倾斜。”陈凤英给出这样的预测。其实,受哥本哈根会议的影响,包括低碳能源供给、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以及森林碳汇等板块均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方精云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技术上的改变将非常明显。我国已着手研究碳捕获与埋存技术,通过大地和海洋“吸收”封存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碳排放。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技术市场化。

  正进行该技术研发的斯伦贝谢北亚地区总经理卞振举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将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应用于垃圾处理和新建、既有发电厂项目,将有效保证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也能从一个侧面缓解由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过渡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经济结构势必同时调整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极具意义。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日前在“抑制产能过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近期将会出台,新的目录比较2005年的目录将大量增加新兴能源产业的相关扶持和鼓励项目。

  与此同时,被温家宝总理寓意产业大变革的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也将出台,其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质勘探等七大行业,在其中,其实不难发现,这七大行业基本都为“低碳”行业,也就是说下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向低碳倾斜将成为必然。

  在日前举行的2009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上,华电集团也表示,当前该公司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已占到总容量的20%,下一步将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开发新能源和研究低碳技术,迎接低碳经济的到来。

  “走低碳经济不外乎两点,一是节能,二是发展清洁能源。”林伯强认为,当前的任务是调整能源的结构,减少二氧化碳高排放原料的应用,特别是煤炭的能源消耗比例,“如果煤炭的消耗居高不下,低碳经济无从谈起”。

  据了解,当前低碳经济的产业路线主要分布在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以及清洁能源上。其中,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固定废弃物的处理等;节能产业则包括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等,比如余热回收发电、节能材料、智能建筑和节能家电、节能照明等。减排主要是清洁燃煤等;清洁能源则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和水电等。

  减排带来的变化将是整个经济经过技术水平提高以后发生的产业调整,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要远远超过付出的代价。一直以来,中国在环境和社会投资方面滞后,如果现在有这样一个外部驱动力,将促成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朝良性、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事实也证明,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及企业自觉性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尝试将节能减排从“负担”变为“收益”。尽管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已有不少企业和行业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减排之路。

  转型将创造出更多机会

  在中国宣布在202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45%时,部分环境学家及科学家对此不解,认为中国这个“承诺”太激进,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任务。甚至有学者算了一笔账,今后10年每年需要为减排45%这一目标新增投资300亿美元,这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每年要承担64美元。而如果把新的承诺将造成的潜在宏观经济损失、特定行业的失业以及提高贫困和弱势群体的生存成本计算在内,中国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我们为什么要在明明知道低碳转型道路难走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呢?”经济学家樊纲接受记者采访时反问道,“首先,当全球国家都在朝低碳经济转型时,中国继续沉默,势必造成中国国际形象的‘不作为’;其次,朝低碳经济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发展迟早要经历这个过程,与其等别的国家向我们征收碳税,不如未雨绸缪,这种未雨绸缪还有益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再次,经验告诉我们,在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机会,虽然在早期阶段,部分产业会因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而变得很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转型不仅不会带来成本上的增加,反而会创造更多的机会。”

  陈凤英也分析,中国做出减排45%的承诺,一方面说明了作为世界一分子的中国有责任挑起减排重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有着减排的潜力,因为本身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减排工作要做。低碳经济是未来趋势,由于未来90%的能源由发展中国家使用,作为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避免将面临减排等问题,转型进入低碳经济将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必经之路,“哥本哈根”将成低碳经济转折点。

  “总的来说,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陈凤英分析,“传统能源价格非常便宜,造成许多国家并没有紧迫感。如今,气候变暖速度加快,低碳经济转型真的来临了,整个人类都有了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也是一种动力,同时也激起了一股活力,促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由石油向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方向发展。”低碳经济转型并不代表高成本、低回报。瑞典在由低碳经济转型时,当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9%时,国内生产总值却增高了44%。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12月12日北京家具城招商会 ·北京SYB创业培训班1月开班
·郎咸平2010经济趋势班报名 ·毛泽东思想-红色管理课程
·王一淇老师语言色彩课程 ·红色管理企业家领导力课程
·时代中天诚聘停车管家80名 ·美国太平洋国家大学硕博士
·54期金口财总裁演说特训营 ·SMI50周年盛典-夏威夷之行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