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一直走在全球高科技的最前沿,控制着芯片、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全球高科技发展的步伐和节奏,一度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上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硅谷”已跃居为全美九大制造业中心之一,生产了全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1/3、导弹和宇航设备的1/3、电子计算机的1/8,年销售额高达400 亿美元。1997 年美国硅谷创纪录地新建了3575个科技型小企业,主要从事通讯、软件、电子、生物技术等产业。1997 年其风险资本投资额增长了54%,新建公司多达3500 家。1997 年硅谷企业市值超过了4500 亿美元。目前硅谷已成为世界科技型小企业创业最为密集和成长最为迅速的区域,其令人惊奇的增长也被成为“硅谷模式”。硅谷模式凸现了创业型经济的特征,其本质内涵就是创业型经济的高级形态中包含着“经济生态系”。硅谷是由大学与研究机构、风险资本、人才库、企业家与创业精神、市场服务体系、政府政策与法律体系、关系网络以及创业板市场八大资源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开放生态系统,这些资源系统围绕硅谷高科技企业这个核心,相互作用,形成了硅谷独特的创业集群的组织方式、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新创公司的创业过程、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以及全球化发展战略。在硅谷, 基础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或新市场的发现, 很快就会引发新一轮创业浪潮, 不断加入的人力资源、新的商业创意、新的风险投资、新的营销渠道和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手段协同发展,很快又催生出大批新兴的高技术创业公司。虽然硅谷不是政府计划的产物,硅谷是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禀赋自发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恰恰相反,美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和调控性政策的范围内,将创业与创新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提供制度、政策框架,着力打造一个有益于 “灵活再循环”,的产业生态系,进而维持了硅谷新兴企业的持续高速成长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宏观景气。
因此,从这个方面,中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一定要选好发展模式,一定要做全方位的谋划,走好自己的路。中国现在有技术,有市场,关键是如何把技术产业化。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平均只有2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60%-80%,这还只是产业技术转化层面,到生产层面后,我国的转化率还不到5%,发达国家是30%。高新技术越高,风险越大,如何打通资本与产业的衔接,以及如何建立动力机制,如何把产业技术转化,如何打造战略新兴产业的“生态系”,是中国未来迫切解决的重要战略命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