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之前,“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对品牌营销的状况下了四字断语:强弩之末。这并不令人惊讶。据统计,每个美国成年人每年看到的电视广告超过5·2万条。转换成更直观的景象来描述就是,一个65岁左右的美国人,在其一生中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每天8小时不间断地观看广告。这个数字在日本更为惊人——他们所花的时间比美国人还多两年,达到8年之久。在如此高密度广告洪流的冲击下,消费者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能记住的品牌越来越少。传统营销方式亟待革命性改变。
什么才能让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磁铁一般,甚至宗教一般的强联系?品牌营销专家(查看营销专家博客)马丁·林斯特龙历时5年,在全球数百名研究者和数千名消费者之间展开了调查。他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忠诚甚至沉迷于某个品牌,最大的原因在于情感的触动与归属,而非理性的推理及判断。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的:“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无法触动情感呼应的信息只能被大脑视为垃圾信息而无情过滤,不论其中价值含量多高,论述多严密多精妙。唯有强烈的情感才能冲破大脑的重重过滤,进入记忆和回应的程序,促使购买决策的达成更为顺畅。
感官是激发情感纽带形成的最佳通道,这一点已被品牌营销者所广为认同。他们应用不断更新的技术设备提升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越来越清晰艳丽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动听而具震撼力的听觉感受。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让我们想象一下站在世界上忠诚度最高的“品牌”之一——教堂面前的情境。你所感受到的将不仅仅是教堂直入云天的尖顶、十字架、绚丽的彩色玻璃窗,也有悠长肃穆的钟声、气势恢宏的祷告声和唱诗声,还会闻到空气中飘着的古老的长椅所散发的淡淡霉味,触摸因为已被教徒们无数次虔诚抚摸而过于光滑的圣物,尝到拥有独特味道和历史内涵的圣餐……这是一种让人沉浸其中被深深感染的场景。它的强大力量就来自于对人类五种感官效力的全方位整合。
林斯特龙的感官品牌研究发现,人类的五种感官在任何形式的传播中,重要性不分上下。而且,给消费者提供的感官接触点越多,就越有益于在其心中建立稳固的情感维系。在左右人们对产品质量及品牌价值的判断上,多维感官诉求比二维感官的效果显著得多。令人惋惜的是,在对《财富》排名前1000位品牌网站的调查中发现,只有14%的网站融入了声音元素,不到6%的品牌“曾经考虑”过使用嗅觉元素,18%的品牌有条件将味觉元素融入到营销中,却只有不到1%的品牌真正着手尝试了;在利用材质等触觉元素方面,82%的品牌坐失良机。
嗅觉是建立全新的感官品牌视野时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灵活置入有生命力的气味因子,“闻香识品牌”就不再是奢求。还记得在购买新车时闻到的那股混杂了皮革香气、令人兴奋的“新车味”吗?对很多人来说,好闻的“新车味”是促使其购买决策的潜在原因之一(他们未必意识得到)。但是——也许有些令人扫兴——“新车味”只是一种被证明成功的人为的营销方式。几乎每个汽车制造车间里都可以找到一罐罐的“新车味”;所有新车在出厂之前,工人们就会在座位底下喷上这种气味。2004年,三菱汽车公司在两份主流报纸中植入了Lancer Evo X赛车的“新车味”,结果,这款车在两周内被抢购一空,整个公司的销售额随之上涨了16%。德国一家DIY商店每半个小时会喷洒一种独特的气味——新割的青草气息。据调查,此举使得消费者对该门店的好感率上升了50%,除此以外,消费者还倾向于认为该店店员比其他店铺的店员更勤奋,且更有学识。
听到“英特尔”三个字,你脑中产生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就是那个简短明快的商标声音。这款诞生于1998年的广告声音成为英特尔这个“看不到,摸不着”品牌最打动人心的品牌要素。赛车品牌法拉利和电脑品牌宏碁共同开发的法拉利3000手提电脑中,程序启动的声音就用了法拉利赛车引擎启动的咆哮声。声效设计为品牌增值的更好案例来自于汽车行业。上世纪末,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创建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其唯一的任务在于:制作一种完美的关车门声。因为他们研究发现,关门的感觉——尤其是所听到的响声——成为最容易左右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之一。消费者厌恶清脆空洞的关门声。精细的日本厂商也注意到这一点,讴歌系列车型的制造者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车门封条,以减少关门时的高频振动,使关门声听上去沉稳厚重,在消费者心中增加“品质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