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业内人都知道,腾讯的安全管家和金山的安全服务也存在竞争,但是腾讯更大的“宿敌”是360。3Q大战是整个行业难以忘记的插曲,腾讯曾表示绝不跟360合作。
“从长期来看,不对抗的话,一般会选择合作。”傅盛说。为什么腾讯会选择这样的时点做这样的决定?显然,相比金山的业务竞争,两家合作,将最大限度地遏制360。给予其更大的压力,是腾讯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现在的周鸿祎正在为刚打下来的江山被移动互联网打破而压力重重。此时的腾讯要给360第二重胁迫。
当然,偶然里存在必然。腾讯前半年投资额度非常大,所以它希望既通过开放,还通过投资,在这个领域完成它的产业链,进可攻退可守。
产业的变局
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无一不在大肆谈论“开放”、“平台化”。而在把战线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单打独斗显然是不行的。上述的两件事不难看出,在互联网的体系里,任何一次作用力与牵制都在改变着这个产业的格局。这一波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英文的首字缩写)为代表的“群架时代”所带来的变革也将传导到方方面面。
作为群架时代的主角们,这些互联网大公司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纷纷加强自身的投资部,并把这个原本不是很活跃的部门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因为这种力量正在成为未来的主要竞争力。因为像百度、阿里、腾讯等市值超过百亿、千亿元的平台型巨头企业,都意识到当自己的体量变得足够大之时,创新势必将会遇到限制和困境。以腾讯一贯的“跟进战略”为例,长期看来,这种以迅速模仿各种创新的战略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尤其是在“平台化”的大气场下,必须通过另一种方式为未来加码——设立投资战略、投资基金和开放平台。
事实上,用投资的方式进行平台化布局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这相当于用血脉关系去巩固合作关系。曾经有多少家视频网站拿着股份主动送上百度的门,又无疾而终。而今,面对一个开放和产业链共赢的互联网环境,各家公司无一例外地运用投资的渠道来做准备,以形成自身的阵营,补全自身产业链的空缺和薄弱环节。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力学体系里,各家都在用相互的作用力来拉扯和牵制。就在大公司要补全自身的生态系的同时,这些创业型的企业或者说小公司也在努力寻找靠山。
从小公司的角度看,给创业的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一方面,创业者拥有了更多的退出方式和渠道。以这次百度投资去哪儿的3.06亿元来说,很多互联网资深人士甚至猜测,这笔投资的数额可能会超过IPO的额度。另一方面,是来自大公司的资源 —— 这远远比钱更重要。
更实际的意义还在于,战略投资的方式降低了大公司直接复制“创新”的概率,而让更多有创意思维的小公司能发挥自己的思路和实践。此前的互联网生态是很多创新被大公司的快速复制而挤压致死,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创业者都会有意避开大公司很容易复制的项目,另辟蹊径以及“寻找那些他们不会做”的东西,极大地遏制了创新。
当然,“群架时代”的改变不止如此。同在投资的战壕里,互联网大公司产业基金的猛烈发力,让一批真正的VC开始揪心。在美国,英特尔、IBM一类大公司的专门战略投资基金已经非常成熟,而中国企业的资本思维才刚刚步入轨道。
VC自然明白,这种公司的身后都会有一个很庞大的力量和生态体系。大公司本身已经是产业里的一个重要力量,无论是庞大的用户和数据,还是行业里真枪实弹的经验,他们比VC更能看清行业里的东西。而且,他们以战略投资的方式,带给创业公司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大量VC难以相比的资源。
这也造成了几股不同的势力都在压缩传统VC的空间,产业环境越来越多元。互联网的世界千变万化,大公司、创业者、资本之间的竞争和博弈也俨然一个战场,没有谁有足够的安全感,更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城池固若金汤。这些打开架势的“招安”和“站队”,是对互联网城邦时代的再一次验证。用投资的方式拼抢和跑马圈地,正在成为硝烟的催化剂和加速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