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曾对网易财经表示,浙江鼓励发展光伏产业,但不包括该省资源环境不允许的多晶硅提纯项目等。
李俊峰表示,“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基础很薄弱,只有少数国家在认真做这个市场。目前,很多人看好美国市场,但美国市场真正启动需要很长时间。”
中国光伏业寄望能接替,至少是部分接替欧洲市场的美国光伏市场,正自顾不暇。今年8-9月份以来,美国有3家较大规模的光伏企业宣布破产。最近一宗收缩光伏业务的是美国跨国能源巨头BP旗下太阳能企业BP Solar,BP光伏工厂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关闭。
美国光伏企业破产和收缩业务的后果是,中国以组件为主业的光伏企业相对较高的毛利率将受影响。独立研究机构GTM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光伏产能因破产或停产而消失,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
“因无法与中国廉价的太阳能产品竞争,由此将导致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江苏一家太阳能组件生产商高层对网易财经表示。美国的动作正是如此,受美国光伏业界之邀,美国律师事务所King & Spalding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已将申请发往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这位高层认为,尽管美国市场仍未能取代欧洲市场成为中国光伏业产品的主要消化地区,但欧洲今年下半年以来饱受欧债危机影响,在太阳能市场上的消化能力已大受打击。拓日新能证券部人士对网易财经表示:“受欧洲市场萎缩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正在持续下跌。”
“美国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突出,但以目前情况看,美国不可能成为欧洲需求下滑的替代者,即使是部分替代”,上述高层对网易财经称。
产能严重过剩 “抱团作战”或有出路
从目前的态势看,无论是晶硅还是组件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严酷事实。
据网易财经了解,2011年晶硅产能将继续保持快速扩张态势,五大晶硅企业预计扩产61.9%,而五大电池厂商仅扩产44.8%,供需将面临基本平衡,甚至阶段性过剩。
在组件方面,包括无锡尚德、英利和天合光能等行业巨头的产能在内,光伏组件产能高达9G W。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接受网易财经访问时表示,中国今年的光伏组件总的产能将达到30G W,而全球今年装机量只有20G W。
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外需极度不足,而国内光伏市场仍未能有实质启动,中国光伏业陷入四面楚歌。今年3月4日,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宝申曾对网易财经表示,中国将逐渐开启光伏终端应用市场,但规模化市场仍需3-5年培养时间。
之前曾被认为能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行情况远不如预期。截至2011年3月,预计完成201MW的总规模,但实际完成包括55个项目在内的140MW装机规模。
危机重重之下,中国光伏业自身的缺陷也随之暴露,“两头在外”的最严重后果,并不是光伏业的对外极度依赖,而是能耗和环保上的欠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大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微博)表示,“坦率地讲,现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就是重新在走传统制造业的老路”。什么样的老路?“无技术、高能耗、高污染”,史晋川说。
浙江一位风投观察人士对网易财经表示,国内光伏行业的实质是高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低差异化制造业,“某种角度来说跟温州那些成衣厂性质也差不多”。如今欧洲经济如此困难加上国内银行惜贷、各投资机构也看坏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趋势,光伏企业回款、融资困难导致现金流出现状况的不在少数。
以2008年大萧条的前车之鉴看,2011年的光伏企业,在进入白热化竞争的同时,扩大竞争实力和被兼并淘汰将成为今年光伏业的主题,而熬过光伏业寒冬的可行方向,也许仍是那个老办法——抱团取暖。
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在国家还没有做好如德国与西班牙一样对国内光伏产业进行大规模补贴以刺激光伏终端应用的情况下,只有一条道路能降低“两头在外”风险,就是建立全产业链模式,同时组建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