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慈善事业中,家族企业发挥在了重要的作用。在亚洲,财富通常是由三代人以内创造的,企业很大程度上属于家族内部事务,家族慈善事业正在崛起,家族基金会是家族慈善事业最为个性化和最为具体的载体。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瑞银对200个家族企业进行调查,并形成了《亚洲家族慈善调研报告》,从亚洲家族慈善的推动力、领域和其他地区家族慈善的差别等多方面进行了考察,调研报告涵盖10个地区,分别为中国大陆和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结果显示,财富只是慈善事业的燃料,真正的驱动力来自于多方面:延续家族的价值观,增强家族的凝聚力等等。
根据瑞银的调查,42%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做慈善的主要推动力是想要确保家族观的延续和家族的传承;有39%受访者觉得教育并鼓励下一代参与是很重要的;有34%的受访者家族对某一个领域很感兴趣;有26%是想传承家族传统;还有13%的受访者是因为想强化家族的联系;最后只有5%的受访者是与家族管理或税收考虑有关。
在亚洲,通过老一辈树立乐善好施的楷模,使得下一代形成崇尚同情心、责任感和传统的价值观,这种情形十分普遍。Atty.Felipe L.Gozon 是菲律宾最大的媒体网络之一GMA网络公司的董事长和CEO,他的童年是在二战时期度过的,当时食物匮乏,日本军队没收了他们所有的食物,母亲坚持将家中的豆子分给没有任何食物的邻居。这件事情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促使他决定从事慈善事业。
亚洲的一些家族企业通过从事慈善事业的方式来增强家族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菲律宾的Aboitiz家族目前在世界各地有约400名成员,他们有大量的连锁企业和慈善机构,为了维护家族的凝聚力,该家族制订了“家族章程”,通过正式的系统来确保家族分子了解家族状况。新加坡的一位慈善家说,正式的机构可以帮助将家庭成员团结在一起,因为他们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能够意识到他们将家族财富用于一项值得付出的事业。
通过慈善事业来培养家族下一代人员的能力,培养领导与管理能力也是参与慈善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对于那些没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家族成员来说,家族慈善事业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为进入家族企业做好准备。
在家族慈善的捐赠重点方面,亚洲家族企业非常重视其自身归属的社区,慈善行为受到归属关系、领域、影响以及实用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亚洲的家族慈善事业主要关注他们自己的国家、老一辈曾经居住过,以及自身所属的社会语言群体。
如新加坡华裔家族的慈善资金大部分捐赠流入了中国,而印度裔家族的大部分捐赠流入了印度。调查报告表明,2010年,亚洲家族慈善的70%用于其所属国家的捐赠,只有16%用于国际性的捐赠。
在捐款领域上,亚洲家族慈善事业主要集中于教育、健康医疗、扶贫/发展和赈灾。2010年,这四个领域占全部捐赠的60%。其中教育吸引的家族捐赠遥遥领先于其他领域,参加调查的受访者表示将会把今年慈善捐赠总金额的35%用于教育领域。
教育慈善捐款有深刻的文化根源,通常与儒家思想、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传统相联系。另外一个原因是,亚洲的家族慈善家认为,为教育捐款是最基本、最可持续的战略,可以帮助个人和社区脱离贫困,改善总体生活质量。中国香港的李兆基对教育的评价就是:我们重点关注教育,因为教育具有杠杆效应,一个教师可以教十个学生,十个学生可以教100个学生。
对于多数亚洲人来说,从贫穷到富裕是这一两代发生的事情,亚洲很多家族企业创始人没有机会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他们的经历促使其对教育进行捐赠。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黄如论在12岁时被迫辍学,这使得他将很大一分部分资金捐赠给教育事业。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在童年遭到了类似的困难,当年他得到了一小笔捐款,这使得他后来捐赠大笔资金扶持教育。
在印度和中国大陆,初等教育和成人技能培训仍然是捐助的重点,在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人们更为重视大学教育、特殊需求教育以及弱势国家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恒基地产的李兆基家族的捐赠重点是提高中国农村人口的技能,尤其关注医疗和基础设施发展领域的技能培养。晨兴集团的陈启宗家族在中国科学院内设立了晨兴数学中心,并设立了晨兴数学奖,并为名牌大学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