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待考
120亿的销售规模、10万名员工、两架波音757飞机、每天200多万票业务 民营企业顺丰速运,近年来如一匹“黑马”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此前,顺丰通过不断携手与第三方便利店合作的模式,将快递业务延伸至终端。今年10月,顺丰速运与7-11深圳直营店展开合作,7-11在深圳旗下的100多家门店大部分已经成为顺丰速递“授权代办点”;12月1日,顺丰速运再次携手广州8字连锁便利店48家连锁店,在包裹业务方面展开合作
对于上述频频展开的合作,陈怡表示,顺丰与便利店合作的模式,借助了第三方网络渠道,可以快速地推动其快递业务发展,代表了快递业务发展的方向。
而现在,顺丰速运为何突然直接进军便利店?其盈利模式如何?引来外界看法不一。
“顺丰便利店是一个快递中转站,还是主营便利店,目前商业模式并不清晰。”陈怡表示,据其调研发现,顺丰速运与便利店合作快递包裹业务,便利店会分走8%左右的利润。在与便利店长期的合作中,顺风不甘心被分走的这一块利润,也想扩张自己速运渠道。
“顺丰便利店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陈怡认为,发展零售业有两个条件:标准化和专业的配送,顺丰速运在这两方面都有经验。顺丰便利店开拓了顺丰速运业的渠道,抢占了市场。至少,圆通、申通等同类快递公司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商业举措。
陈怡同时表示,目前来看,顺丰便利店是一个实验,运营早期应该主要以快递业务方面的盈利来弥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零售业务应该会成为主要赢利点,“当然,这要看现在的20家便利店到底盈利如何”。
不过,王洪涛有另外的看法。他认为,便利店连锁业务,还是较为专业,与快递业有本质的区别。从事商品零售,不仅仅是简单的配送便利以及对周边客群的统计,便利店更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商家精通商品经营、商品的采购规模等更多零售行业的专业知识,而这正是快递企业的短板。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0-2011年度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便利店样本店铺的房租成本占总成本的32.8%,人员工资占47.9%,水电占9.2%,设备折旧0.8%,其他9.4%。样本店铺的平均营业面积为131平米,店铺的商品毛利率平均为19.5%。
“便利店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净利润越来越低。” 王洪涛表示,运营一家便利店,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和人力成本。在北京、上海、深圳,一家便利店的年租金约为20万,而一家店至少有3人,这些运营成本对顺丰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