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还是创业,这是个问题
中关村往西,在咖啡馆直达硅谷
15元,一杯咖啡,一天创投对接机会。这个冬天,去哪里喝咖啡?
“Hi,Steve!”一个月前,YouTube创办人之一陈士骏在中关村一家咖啡馆门口听到有人叫他英文名字,往里面一看,惊讶地发现居然是几个硅谷的熟人,在美国都很久没见了。
同样吃惊的还有被称为“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的薛蛮子。半个月前,中关村一间老旧宾馆二楼,800平米装修简朴如车库的大开间里挤进了400多个怀揣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我住东边,难得往西边来,没想到这里的创业氛围快赶上硅谷了。”薛蛮子一口气连演讲带互动了4个小时,点评了几十个项目,许多人连声感叹:“值了!”
来杯咖啡,创业口味的
陈士骏路过的咖啡馆叫贝塔,就开在创新工场楼下。薛蛮子坐馆的地方是车库咖啡,没过几天他又出现在向南一个街区的3W咖啡,与完美时空副总裁、清科集团董事总经理符星华等30多位互联网、创投界领军人物喝了一次下午茶。中关村西区,正在形成一个令深陷孤独的创业者们倍感温暖的三角带。
在这周围,互联网上市公司环伺,从百度、新浪、腾讯、搜狐、优酷、微软任何一家走过来都在步行距离。
车库是国内第一家打出开放办公概念的孵化器咖啡馆。消费一杯15块的咖啡就可以呆一整天,自由使用Android/iOS测试机、桌面触屏、会议室等一切办公设备。更重要的是,白天有投资人驻场,晚上和周末排满创投沙龙,社交成本极低。
为什么叫车库?要知道,苹果、惠普和Google最早都是在车库里起家的。爱迪生大街367号被惠普买下来成为硅谷观光胜地,苏珊·沃西基成为红人仅仅因为在13年前将车库租给了布林和佩吉——Google的创始人。
原本在Chinacache做战略投资总监的苏菂因为一次硅谷之旅,决定辞职打造中国的硅谷车库。他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西区找到房子,借鉴斯坦福大学附近创业者、投资人活跃的Coupa Cafe和University Coffee包装成一间咖啡馆。
他算过一笔账,一套大一点的民宅加水电开销一年近10万,对早期草根创业者不是小数。自己要吃饭,约人谈事,还得找咖啡馆。车库的办公成本是每人每月300多块,比最便宜的办公室便宜,有吃有喝有伙伴,约不到的投资人天天在身边转。他坚信这一招必合欲网罗人群的胃口,所以甘当“店小二”,每天向随时可能出现的未来布林、佩吉们问早安。
咖啡固然是苏菂要操心的,但卖咖啡的钱还不够为出租场地的车库交水电费。说白了这只是一种计价方式和附加服务,端茶送水的事由一位不打算退隐的投资人做起来,那便成了左手资源、右手机会。
他的身后是创新工场投资部副总裁郎春晖、联众创始人鲍岳桥、58同城早期投资人林先珍、我爱我家投资人安盟、春秋资本合伙人刘军等10位天使投资人,俨然一个“天使会”。
两个下午顶半年
4月的一天,24岁的莫小翼和另外三位伙伴搬进车库办公刚刚两个礼拜,店老板苏菂突然走过来叫他过去见个朋友。正为创业忙得焦头烂额里的莫小翼,轻轻松松地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投资人林先珍。没有ppt没有任何准备,他硬着头皮磕磕巴巴了5分钟介绍自己在做什么,就被蔡文胜的出现打断了,原来,他才是林先珍在等的人。
失望的莫小翼以为就此没了下文,谁知第二天还没出门,苏菂的电话就到了:林先珍已在车库等他。匆忙赶去,云里雾里地聊了半小时,苏菂笑眯眯地宣布:“车库咖啡的第一笔投资达成了!”他才知道,谈判结束了。
“我从没想过找这么知名的投资人,都不知道去哪儿找,整个过程稀里糊涂的。签下协议后去开会,鲍岳桥和安盟也在,我才知道是他们三个人一起投的。”莫小翼说,他后来用了半年才消化完在车库的两个下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