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12月,湖南长沙知名站长戴跃千里迢迢,花费两周时间从长沙北上入京,专门拜访潘石坚(潘石屹弟弟)等投资人和行业大佬,以求取创业真经。今年是戴跃在长沙创业的第七个年头,从做本地房地产网站起家,他先后创办并运营了长沙房产网、楼盘网、门面网和别墅网等数家网站。如今,他又结合地方优惠政策在长沙推出了新项目——创业工场,准备以“网站平台+地区经验+资源整合”的模式,催生出一个全国创业连锁结构出来。按照常理,拥有多年二线城市创业经验的戴跃,再度创业应该游刃有余。但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亲自奔赴一线城市给自己镀金。
戴跃的心态和做法,是眼下整个二线城市创业者们的一个缩影: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众省会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创业者正陷入人才难、氛围难、用户培养难等多重困境。
不过,2012年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困境,还有政策、资本利好等潜在机遇。
危:人才市场双困境 以股份换建议
一直以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成为互联网创业热土,这里有人才、钱粮,有新观念和火爆市场。
但“2011年创业成本一路上涨,比去年(2010年)增加了近5成。”一位在北京打拼的创业者感叹:“房租涨、员工工资张,甚至连办公用品都在涨。我的创业启动资金就几十万元,一间50平米写字楼年租金就超过10万。成本已让我难以承担。”
一线城市创业成本增长已是不争事实。数度创业的知我网CEO苏海峥告诉腾讯科技,国内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人才成本甚至高于香港,香港人均1万元,北京上海则达到1.5万元。而北上广深的互联网人才平均成本要比二线城市高出40%以上。
北上广深的互联网人才贵,使得一些有创业想法的人欲转投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
相比较而言,二线城市的成本优势对小型创业者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成都一家名为“咕咚网”的健康SNS网站创始人鲍平军介绍:“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租金为成都5倍以上,而同岗位互联网领域人力工资北京则为成都两倍。优秀的开发人员、推广人员乃至美工都比较难找,而项目规划和程序开发人才最为稀缺。创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为30%-50%。”
一般从一线城市回归二线城市的创业者,主要考虑3个问题:一、人才好不好招;二,政府补贴政策能否真正落实;三、当地房价和城市环境。其中,招人成为他们们面临的最大一道坎儿。
“难啊,真难!从2011年5月份到年末,我一直想招个项目规划人员,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一位在银川的创业者说:“我甚至在微博上招聘过,但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对方一听是来西部银川,就没了下文。中间来了1个,待了不到两个月就走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