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于上海的今夜特价酒店COO任鑫则坚持扎根于一线城市。在他看来,二线城市人情关系太重要,潜规则太多。整个网络上的市场集中在一线大城市,这里的顾客,如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对科技接受程度等较高。“因为‘大家已经在这里’,所以‘我也只能在这里’。马太效应使然。”
除了产品类型难以吸引人才驻足之外,鲜有交流的氛围,也大大限制了管理层的视野扩展。一位在西安的创业者透露,要找到“能做事”的人有,但要找到Cye志同道合且能做事的人少,遇到问题很多时候无比迷茫,要做调整却都找不到人能给出醍醐灌顶式的意见。为此,近几年,和他一样,在北京中关村车库咖啡厅,经常有长沙、成都、重庆、银川等地方创业者专门来此蹲点,带着五花八门的项目来各地来寻求合作或取经。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让创业项目良性运营,不少二线创业者甚至直接拿企业的股份来换取业内人士的有价值建议。
而在腾讯科技的走访中发现,很多二线城市做互联网项目推广渠道离散,商家对互联网认知淡薄。一位在重庆的创业者抱怨:“乌七八糟的问题,让人在成功时提炼不出太多经验,在失败时又总结不出太多实质性问题。最后只能笼统归于项目不好,人才不行或资金制约。”
机:资本始倾心 可打融合牌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二线城市创业者面临以上诸多束缚的同时,事情也正在悄然起变化。
2011年3月份,来自四川的程灵,已在北京一家网络通信公司打拼了3年多,在这里她收入近万,但依然无车无房无户口之根,在高房价、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差等苦哈哈综合考量下,她决定撤离转至二线城市成都。
“刚毕业时,觉得应该到一线大城市中的大公司锻炼。但有了一定实力后,我决定回到家乡成都这个二线城市发展。毕竟那里生活成本较小,竞争不如一线城市激烈,自己的机会反而变多了。”如今,程灵在成都咕咚网任职市场总监,遇到一线城市交流学习的机会,老板都会派她出来,她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许多人在踏上逃离北上广的归途后,碰壁于地方势利的、关系的、拼爹的潜规则而又逃回北上广。但据了解,这类城市主要以小县城居多,这种地方所谓的互联网创业案例也基本为零。现实中,众多经历过大城市工作的人员,在省会等二线城市很吃香。
公开数据显示,在无锡、嘉兴等二线城市的高科技企业的创业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中,半数以上有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经历。众多人才回归二线城市,再加上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如包括长沙、成都、厦门等城市政府都开始重视互联网项目的发展。
此外,一批投资人开始对二线城市的创业项目加以关注,形成利好刺激。以长沙为例,2011年,达晨创投、昆吾九鼎、险峰华兴、海纳亚洲、景林资产等投资机构都对这个二线城市进行了资本布局。
对于二线城市创业奇缺高端人才的困顿,中日3G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颜兵在腾讯微博上建议主打融合牌:把创意和运营放在“北上深广”一线城市,别的则搁置在二线城市。
现实中,已有二线城市创业者,把程序开发及市场推广等部门设在一线城市,而中低端的互联网人才和运营则立足于当地。
成都游戏公司浩天奇缘总经理寇汉建议新生代创业者多考虑二线城市。另一家游戏公司简乐互动CEO刘云刚也认为,去二线城市发展,是创业者寻找差异化竞争的契机。
而在互联网领域,二线城市创业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4399、19楼、猪八戒网,包括上文提到的楼盘网等一批企业正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位从56网北京公司撤守成都的员工表示:“虽然眼下二线城市还难以和一线城市相比,但他们在面临产业转型,是未来方向,提前卡位将有着很多的机会。”
眼下,正如业内人士建言:是选择一线,还是二线城市创业,没有统一标准,需根据公司类型、发展阶段和当地需求等综合因素来做出最终定夺。(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