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铺天盖地的各种色拉油、调和油等食用油品种在广泛宣传下攻占了大片的食用油市场,成为了湖北人食用油的主体。但往十几年前算去,湖北原来是菜籽油的天下。
梁红星介绍,1998年之前,湖北省的菜籽油消费占全省油脂消费的90%,后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到2009年菜籽油消费仅占全省油脂消费的2%不到,只剩下农村地区有农民自己家榨油吃,而城市全部食用调和油和转基因大豆油。与此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外地,几年前安徽、湖南、江苏、上海地区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吃菜籽油,后因推广不够、缺乏品牌,市场逐年被挤占,曾为百姓下厨第一用油的菜籽油无奈被迫下席,超市难寻、主妇不爱。
与菜籽油不同,伴随着食用油品牌的推广,玉米和花生的命运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巨变。2009年之前的20年,玉米油都是低端用油,价格十分便宜,近几年广告里大力宣传玉米油降血压血脂,消费市场激增,09年一吨玉米油成本价比菜籽油便宜1000多元,到了 2011年价格已经超过了菜籽油。几年前花生的成本价与菜籽差不多,花生油做出了品牌之后,花生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大幅增加,年产量从50万吨上升到400多万吨,花生油的年产量也从20万吨涨到200万吨。品牌培育了消费,黄河以北的地区现在都吃花生油,因为需求量大、生产厂家多、原料争夺激烈,花生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由1.5元一斤一度达到了7元一斤。与身价倍增的玉米油和花生油相比,菜籽油相形见绌,始终停留在一块多一斤的水平,农民虽然种了好的油菜品种,可卖不出价钱,纷纷改种其他作物,企业也不愿意推广,可谓“爹不疼娘不爱”,优质不能优价。
收复失地
湖北的双低油菜早在1975年就纳入了国家产业规划,受重视程度很高,三十多年来湖北的历任省长、省委书记都签署了各种文件,把双低油菜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进行大力推广,但因为政策不集中,政府的扶持力度十分有限,湖北的油菜产品迟迟无法建立起叫得响的品牌。
2010年,政府的政策开始集中,提出从2011年开始,省财政厅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双低油菜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植双低油菜产业的研发、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培育。
对于油菜产业现在受到的特别关注,黄凤洪拍手叫好:“调和油把人们‘调’得晕头转向,棕榈油由工业用油转身上到百姓餐桌,这种状况不改变将后患无穷!”他认为,发展湖北油菜产业是战略的需求。中国去年食用油消费2600万吨,其中进口食用油占60%多,自给率很低,进口的棕榈油和转基因大豆油构成了数量与质量安全的双重隐患。
油菜是中国第一大食用油源,也是最有潜力的油料作物。湖北的棉花没有新疆好,水稻比不过东北,小麦逊于河北、山东,唯独油菜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双低油菜品种种植中有肥地的功效,收割后可以再种水稻,每亩地可以为农民增加200多元的收益,适宜开展复合型农业。
现阶段湖北已经推行了“湖北优质菜籽油暨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战略,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中粮祥瑞粮油工业(荆门)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结为湖北省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企业,旨在推动企业由单一初级加工向品牌化过度,通过推出纯菜籽油产品来培育公共消费,实现价格统一,优质优价。
“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是食用油中最高的,现在是港澳台地区、日韩、欧美的主要食用油品种,也是未来中国食用油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就是因为没有推广、没有品牌才导致菜籽油的消费市场做不大,现在的消费者买油都是看牌子,打造品牌至关重要。”梁红星说。
联盟企业生产的菜籽油按政府统一指导价格进入市场,使湖北省菜籽油在市场上形成整体的品牌价格优势;政府优先推荐联盟企业的优质菜籽油进入省内各大中型超市、对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相关项目予以优先支持。政府为联盟企业提供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企业的相关设备配置、原料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宣传和市场开拓等。
企业联盟策略现已收到成效,09年武汉的超市内还没有菜籽油,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湖北的菜籽油品种,奥星菜籽油的月销售额也由09年初进武汉超市时的8万元到现已经过千万。随着菜籽油市场的拓展和价格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土和外省企业也开始跟进,消费市场氛围逐步搅热,油菜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都有所提高。
梁红星坦言:“全国已经有几百个菜籽油品牌,区域性品牌很多,但都处于整合阶段,全国知名的菜籽油品牌还没有出现。”除湖北外,奥星的菜籽油已经进入了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等地,2010年要继续向北京、上海进军。
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冯中朝指出,湖北油菜只要能充分发掘土地潜力,增加播种面积,使单产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并以品牌为导向,培植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副产品精深加工,全省油菜种植产值可达200亿元,加工产值1050亿元,油菜产业总产值1250亿元,可以形成千亿元的大产业。
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油菜生产作为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供给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政府已经启动了油料产业的振兴计划,对油菜实行良种补贴,并对“油菜大县”实行了奖励。从2011年起,湖北省财政厅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双低油菜产业的发展,每年还从中央下拨的油料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30%以上的资金支持双低油菜品牌开发工作的统一供种工作。省政府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共同推动双低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把湖北双低菜籽油品牌打造成为湖北农业农产品加工的模板范例,充分发挥湖北油菜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并要求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双低菜籽油的保健功能、社会各界支持油菜籽加工企业、积极将菜籽油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
随着湖北菜籽油品牌开始收复失地,油菜产业链的一部分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但目前看来,千亿产业的目标达成仍任重而道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