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揭秘商家各种促销背后的精明算术


cye.com.cn 时间:2012-4-4 9:29:52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而实际情况,可能不会有“蕾拉”计算的这么简单。实际中,即便第二杯半价,售出的n杯冰淇淋,也不会全是一次买两杯这种情形。还是有相当顾客选择只买一杯的情况,毕竟,不是每个人真的需要两杯冰淇淋。所以商家依然会享受到“无第二杯半价”的利润,5.1n还只是可能出现的最小盈利而已。

一般而言,采取第二件半价这种捆绑销售方式的商品以快餐食品和小商品为主,成本都不高,只要销量可以上升,商家就能有更多的盈利。

“蕾拉”认为:其实所有的捆绑销售,都是利用消费者求划算的心理,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商家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让利了,尽管可能实际上他们是更赚钱了。这种通过让利带动销量从而获取更大盈利的促销方法,给消费者也带来了不少好处。而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你是否真的需要买这么多?

满×××元减××元的奥秘

每当节日到来,各大商场都会疯狂地促销。为了吸引顾客,商家会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其中,“×××元当×××元花”、“满×××元减××元”是较为常见的打折手法。然而,这两种策略到底有何不同?二者分别相当于打几折?“果壳网”网友“特斯拉的信徒”提醒,在着急付钱之前,不妨先搞清楚再买不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商家采用的打折策略。所谓“×××当×××元花”,比如“44当99花”,就是花44元买价值99元的购物券,然后在商场内用购物券消费。例如买一双标价1091元的鞋子,你可以花11个44元购买11张99元的购物券,抵掉1089元,然后掏现金付剩下的2元。这时,实际付款486元。用公式来说就是:

对于标价P元的商品,设P=99n+m,其中m、n为整数

消费者需付款P1=44n+m元

然而,如果商品价格的m接近99,我们其实有办法可以更省钱。比如,你当然可以买11张99元的购物券加上90元买一件价格是1179元的衣服,这时你花费了574元。不过,如果你直接购买12张99元购物券,那么你只需要花费528元,而且买完衣服后购物券上还会剩余9元(当然,这9元并不会找给你)。

换句话说,当m>;44时,也就是商品价格接近99的整数倍时,采取多买一张购物券的策略更划算。此时,需花费P2=44(n+1)元。

再来看所谓“满×××元减××元”,如果“满99减55”,在买价值99元的商品时,结账时要减去55元,也就是说,实际消费44元。还是以一双标价为1091元的鞋子为例,因为它“满”了11个99(1089元),因此需要减去11个55(550元),消费者付出11个44(484元),再加上2块钱的差额,这意味着,实际付款486元就可以了。

用公式来说就是:

对于标价P元的商品,设P=99n+m,其中m、n为整数

消费者需付款P1=(99-55)n+m元

这看上去非常具有诱惑力,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满×××元减××元”促销策略让商家更方便地通过控制价格实现让利更小。此时只要让商品单价的m离99越近越好。这样不仅保证只买一件商品的顾客折扣率位于最高点,也能保证同时购买多件商品的顾客折扣率不会下降太多。

包邮哦,亲”轻松赢得印象分

包邮哦,亲!”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常常会因为这句促销名言,而选择付钱购买某款商品。物流费用也许并不会成为多数人的负担,但是省掉物流费用,却是多数人的愿望。

“特斯拉的信徒”通过数据,解开了“包邮”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给购买力强的顾客免去快递费实际就是降低价格,这看起来对消费者更有利,但其实,包邮对于商家更有利。


比如,快递费10元,满50元就包邮的策略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只要自己购买的东西多于50元,商家就替自己交了10元快递费。但实际情况是,本来网购所有的交易都要快递,而商家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其实也是购买力强的顾客,因此快递公司也会给商家相应的优惠,所以有较大规模的网店单次快递的费用都会远小于10元,比如可能是5元。这样一来,商家对消费小于50元的顾客收10块钱,自己赚5元,而对消费大于50的顾客包邮,即便损失5元,实际自己可能不赔不赚,却给顾客留下了优惠10元的好印象,最终塑造出“包邮哦,亲”的传统美德。

有话要说

消费者懈怠助长商家气焰

东城的360708069:商家种种“促销”彰显的是商家的求利本性。这就是斯密所揭示的“经济人”理性。他们总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换着法地求利。众人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已经习以为常。在消费者与商家的种种博弈中,众人感到的是一种心理上的疲惫。因此,“视而不见”反映出了众人的一种无奈的心理,一种得过且过、不必较真儿的心态。这种消极的懈怠,很容易滋长商家的气焰。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