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问题困扰发展
但是,“后煤改时代”的山西煤炭工业也不是一帆风顺。
“到目前可以说经济效益几乎是零。”7月16日,山西忻州神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达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刘惠林说。
据刘惠林介绍,神达能源集团下属有15家煤炭公司,这15家煤炭公司,除了大桥沟批准生产外,其他公司都在基建改造期。而仅有的大桥沟煤业公司,今年上半年由于市场低迷,五寨、静家楼两家大的发运站煤炭存量都创新高,发运线不收煤,目前还是亏损状态。股东们看到这种情况,目前也不愿意推进生产。
“煤业公司都实行股份制,都是我们控股,其中不少是民间资本参股。”刘惠林说。
煤炭整合的目标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投资建设标准较高,但这同时给煤矿主体带来的建设成本大大增加。据刘惠林介绍,神达能源集团从2009年以来已累计投入16亿元,但要全面生产还需要两三年。
另外一家被兼并的私营煤矿老板也坦承,被兼并后效益下降。“利润减少了,以前价格低的时候我们一年利润一亿多,合并后价格高的时候,一年只有四五千万的利润。原因就是国企人员编制多,管理复杂。”
困扰整合后煤炭企业的还有矿村矛盾。7月8日,忻州神达集团保德县望田煤业就发生了煤矿人员打死打伤附近村民的事件,截至记者采访时,当地警方已经刑拘5名犯罪嫌疑人。而在今年2月和去年3月,神达集团原平市花沟煤矿也先后发生两起矿方与村民的冲突事件,煤矿雇佣的保安打死打伤众多村民。
“8日的事件是由于望田运煤车要经过一个村庄,村民要求支付一定的费用设卡引发的。出这样的事,首先是煤矿的责任,包括我们处理不及时。另外,当地政府没有及时有力地处理这一矛盾也是问题。我们会追究望田煤业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花沟煤矿董事长陈贵栓早些时候已被撤职。”刘惠林说。
对于基层政府的责任,忻州市煤炭工业局办公室主任张秉炬也认同这一观点。
对于屡屡发生村矿矛盾的原因,山西省政协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友认为,长期以来,全省村镇煤矿和相关企业吸纳了大批本地农村劳动力,不少煤矿还是集体经济的支柱,农民用煤过去也不是问题。煤炭资源整合后,大量村镇煤矿被关闭或兼并,不仅村集体经济受到很大制约,村民就业和用煤都受到影响,村矿矛盾就会发生。“这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必须由省级政府统一制定相关补农、惠农政策,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不解决,煤矿没法干。”
形势紧迫加快复产
山西省没有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国家资源型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山西正在努力推进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关政策正在推出。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煤炭厅获悉,山西省近日出台5个煤炭管理新标准,包括《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和《山西省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出台的“煤矿管理标准”,提出从严管理新改扩建矿井。
“新标准还进一步加强了煤矿资源和矿山生态恢复管理,提出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并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法规处处长武玉祥说。
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院长王宏英介绍,山西煤矿兼并重组后目前面临的主要是复产问题。目前,大部分矿井进入技术改造升级的阶段,60%的煤矿在停产改造。在国家提出稳增长的政策下,6月11日,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煤炭企业复产进度和加大力度做好煤炭销售工作。
“从技术装备、安全生产、产业素质等各方面大幅度提升。未来一个时期,更重要的就是产业政策稳定。”王宏英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山西一个整装煤田往往有几个采矿主体在开发,这对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高效影响很大。按照国家煤炭发展规划是一个矿区一个主体,山西下一步煤改还可以有新突破。
目前,在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有关部门也正在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成为第一个研究的课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