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花钱这件事,格奥尔基(ChristianGheorghe)一向是能免则免,他讨厌花钱。上世纪80 年代,当时十几岁的格奥尔基在罗马尼亚生活,他给电视机更换真空管以便能继续使用,靠一台键盘破裂的二手笔记本电脑谋生。即使移民到美国后,他依然保持了 节俭的生活习惯。
2005 年,格奥尔基在前景软件公司(OutlookSoft)担任首席技术官,创建这家企业绩效软件公司所需的费用让他心潮难平。该公司需要60 多万美元启动资金,用于购买几十台服务器,招聘技术支持人员来运行服务器,以及从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购买昂贵的软件使用许可证。“花每一分钱我都得仔细盘 算。”格奥尔基回忆道,“我不时地就会需要再买一个许可证,就从没消停过。”
如今格奥尔基已不再抱怨了。他目前运营的商业分析软件厂商潮标系 统公司(Tidemark Systems)让他这个吝啬鬼喜不自胜。他的企业电子邮箱使用了谷歌(Google)的免费服务;其他开源项目则提供了数据库和文字处理软件;运算能力 也不再是让他头痛的问题,他租用不断变化的异地服务器阵列云计算服务,每小时使用费最低仅为12 美分。
硅谷在兴奋地议论低成本初创企业。利 用开源软件和云计算创业的做法被誉为融合了硅谷的三大美德:更便宜、更快速、更出色。此外利用社交媒体营销、众包设计以及离岸工程可以进一步削减成本,提 高预计收益。据估计,如今最雄心勃勃的初创企业花费不超过10 万美元就可以启动,成本仅为10 年前的1/10。
起始风险投资公司 (Onset Ventures)的风险资本家卡纳(Raman Khanna)说: “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个好年月。”开源软件替代品不断进步;云计算的价格每隔10周左右就会下降一次。要为一家雄心勃勃的初创企业提供最初几个月的启动资 金,一张个人信用卡就够了。
然而,随着所有人的成本同时骤跌,混乱可能接踵而至。银行业不断验证这一现象:每当银行拥有大量廉价资金,不理性的贷款热潮就会发生。同样,上世纪90 年代,众多电信运营商一窝蜂地安装省钱的光缆,结果导致该行业过度开发,发生了一连串破产事件。
TechCrunch 网站的CrunchBase 数据库的记录显示,过去一年中业界诞生了数以百计的新软件公司。其中许多企业瞄准了相同的市场。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Caufield & Byers)正在探讨成立一个规模1 亿美元的基金,专门投资于云计算初创企业。你应当记得,几年前绿色科技甚嚣尘上时,该公司也曾押过重注。
低成本创业改变了风险资本游戏,但不 一定是以令人宽慰的方式。前期风险投资者喜欢在小企业处于襁褓之中时就以极便宜的价格取得控制权。但基于云计算的初创企业往往在公司已经起步后才开始寻找 风险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资本家最终要为较少的股权支付溢价。对晚到的风险资本家而言,某些特别成功的初创企业如脸谱网(Facebook)或网路随 身碟(Dropbox)等也许会有利可图,但更多获得风险投资的初创企业估值过高,无法保证投资会盈利。
柏尚风险投资公司 (Bessemer VenturePartners)的风险资本家奥西奇(TrevorOelschig)说,尽管每个利基市场看起来都令人兴奋,但任何有抱负的创业者都很 难围绕自己的做法修建一条“防御性的护城河”。如果太多同质化的竞争对手争夺相同的目标客户,淘汰必然会发生。
不过风险资本家可不会轻易放弃 机会。安德森- 霍洛维茨公司(AndreessenHorowitz)正在为潮标系统公司提供资金,该公司已经投资于从数据库管理到创建建筑师蓝图等各种云计算的创业点 子。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干得还不错,其创始人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霍罗威茨(BenHorowitz)在汇集顶尖高科技投资者的福布斯“美国最佳创投人”(Midas List)上名列前茅。该公司的一位合伙人莱文(PeterLevine)说:“即使创业点子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我也并不太在意。我们愿意尝试一些实验性 项目。”
2011 年出版的《低成本的初创企业》(The Lean Startup)一书鼓舞了创业者的斗志,此书宣称敏捷是至高无上的美德。作者里斯(Eric Ries)敦促企业尽可能快地创业、测试和学习,犯很多错,但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他的著作已经成为硅谷创业者的战斗口号和格言手册。信徒们模仿该书中众志 成城、永不满足的腔调,包括书中提出的建议:每当市场反馈显示原有的产品思路并不奏效,就立即改变航向或者说“转向”。
潮标系统公司的总部位 于加州红木城(Redwood City),低成本创业的精神在这里一个废弃的服务器机房得到了最佳体现:除了一些金属壳和很多箱水晶泉牌(Crystal Springs)瓶装水外,机房内空无一物。过去由该机房提供的运算能力,如今改由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Services)提供。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格奥尔基很高兴阐明进行这一转变的原因。
他解释说,如果年轻企业按传统做法运营自己的IT 部门,那会相当艰难。只有三四名员工的IT 部门很难提供全天候服务。而购买数量恰到好处的服务器甚至更不容易:数量太少,网站速度会变慢或崩溃;数量太多,昂贵的电脑将处于闲置状态。许多初创公司 担心流量高峰可能会让配置不足的网站崩溃,于是配置了很多服务器,结果只使用了15% 的运算能力。
云计算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条出路。亚马 逊、Rackspace 公司和威瑞森(Verizon)旗下的Terremark 公司等云计算供应商,像嘉吉公司(Cargill)处理小麦那样处理数据。这些专业供应商在郊外的办公园区运行规模庞大的服务器阵列,任何地方的客户都能 随心所欲地租借自己所需要的运算能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