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深度解析中国企业成长的烦恼


cye.com.cn 时间:2012-10-11 10:26:25 来源:北大商业评论 作者:黄亚生 我来说两句

如今,各国消费者在商场购物时都会发现,众多种类的商品,无论是低价的羊毛衫和短袜,还是高价的电器产品,大多是由中国制造的。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价格低廉且技能熟练的工人,造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大量进入中国,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却没有凭借本土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取得高速发展。很多销往世界各地的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但很少是由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

 为什么“中国制造”并非中国企业制造?
规模是衡量企业成长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比发现,尽管印度的经济总量不到中国的1/2,并且增长率较低,但印度目前已拥有许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

韩国与印度情况相似。韩国的经济起飞于上世纪60~80年代。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很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比如现代汽车和三星电子。

中国创造了从1978年至今30多年的“经济奇迹”,却几乎未能产生具有类似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集团。几乎所有中国大型企业都是国企,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大企业,主要原因在于被赋予了垄断地位。简言之,中国经济已经起飞,但中国的企业却没有起飞。

尽管政府的目标不是也不应该是企业规模,无论经济增长是由众多中小企业推动,还是由少数的大企业独木擎天,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经济本身在增长。但是,在中国,为什么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却无法产生出有竞争力的企业?问题出在中国经济体系的低效上。

首先,中国的商品和资本市场都很不完善,而且在30多年的改革之后日益零散。一个戏剧性的例子是,在政府对高速公路、机场货运设施和铁路进行大量投资的同时,同期货物运输的平均距离却缩短了。零散的市场使得中国企业难以扩展到本地之外,更难以成长为有规模的企业。

其次,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分配巨大的储蓄资产方面异常低效。金融体系将自己的信贷资产和投资分配到低效领域——国有企业,并且拒绝了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其结果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没有形成竞争力。

这又将我们带回到本文最开始的观点,即为什么中国的商品充斥于世界各地的市场,但这些商品却并不是由中国的本土企业制造的?因为一方面中国的本土企业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外国企业发现,在中国投资和生产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它们对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更加有效,而且对市场机会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中国企业的情况却是:国有企业并不担心自己的效率,而且缺乏市场意识;民营企业虽然具有较好的“软件”,却往往受制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而难以扩大投资。

 

中国为什么没有大型民企?
毫无疑问,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是惊人的。

20世纪80年代,集体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成长非常迅速。在《中国的奇迹》一书中,经济学家林毅夫、蔡和李周肯定了中国非国有部门的增长业绩。数字表明,在1978~1992年,中国的非国有部门在工业总产值方面所占的比重从22.4%上升为51.7%。

然而,如果我们再从微观层次上去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情形:民营企业比重的迅速上升,主要是由于新兴民营企业的增加,而不是现有民营企业的成长。数量增加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如一个孩子的降临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一样,民营企业的快速增加也并不意味着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会出现。要想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具有高效的金融体系、明晰的产权结构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制度环境。

在中国所有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最有机会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但事实是,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在某些行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者,却没有产生几个真正由中国人自己掌控的世界级民营企业。单个民营企业的规模之所以都不大,很有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体系对这些民营企业的成长存在实质性的限制。

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规模都只有几百万元,相当于北京或者上海市区一套普通住宅的市值。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个体经济,这些个体经济主要由业主自行经营,并不大规模雇用员工。从整体上看,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在从事小规模的第三产业,比如餐饮和小型零售业。从数量上看,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些小型的从事服务业的民营企业占到民营企业总数的56%。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改革,民营企业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极小。

除了企业规模外,其他指标也披露了同一事实。国际金融公司(IFC)对中国民营经济部门所作的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规范性。它们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所有和经营,并故意把自己搞得不透明,经常有三套会计资料:一套给政府看,一套给银行看,一套给自己看。这些民营企业的真实地位往往与法律地位不一致,并经常转移自己的业务重心。与其他国家的民营企业相比,中国民营企业过分依赖内部融资,很少能够活过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阶段。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