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中的生意
很多人都看好的是EMBA班的人脉。资源可以转换成生产力。
事实上,几乎每个EMBA班都会想方设法成立一个融资平台。“有一些是‘大圈子’,还有一些是‘小圈子’。”今年在某大学读EMBA的一位企业家对记者表示,读EMBA的同学,社会地位比较相似,都有各自不同的资源,希望做一些资源整合、利用。
EMBA的学生也不乏不惜重金交友的人。比如,某一名校EMBA项目班,几乎每个月都会到外地去上课,大家轮班做值班主席,这个位置就是“埋单”位,比如这个月去三亚上课,这个同学就会委派办公室主任给所有同学订机票、订酒店,由他一个人来负责此次行程所有花销。
某些“小圈子”内的商业互动也十分频繁。
在东部某大学EMBA项目班,有一个几乎众所周知的“案例”:某楼盘开发商在该校读EMBA时,把其中一个楼盘中的36套房子卖给了同学。
2006年,即这批房源推出之时,单价已达到3万元/平方米。“同学经济”似乎屡见不鲜。
“班上有人作了一份‘商盟电子消费卡营销诊断分析报告’,从营销战略到项目定位,从营销管理到产品定位都十分详细。”该校2006级EMBA班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
这个公司最终确定由十多位同学投资,投资总额达1亿元。“少则十几万,最多的一位同学掏出3000多万元。”该商盟卡负责运营的总经理王康对记者表示,他也是当时发起的同学之一,这家公司今年开始可以实现盈利。
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主任卫龙宝认为,EMBA班的同学通过在“EMBA”认识,在投资理念、合作方式、资源整合的观念等方面都达成共识,很容易有商业融合、实践的机会。
生意之外
生意之外,越来越多的EMBA同学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接近。
比如,对许多名校的EMBA项目来说,很重要的一个赛事,就是每年都会举行的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每年都会有20所左右国内外顶级华语商学院的EMBA学员参加。
“提前半年左右开始准备训练。”交大EMBA的一个学员对记者表示,这是一个群体参与性很强的项目,尽管最终能参赛的人不多,但几乎全部都会参与。
赛事规定根据国内外最具权威性大学、商学院及EMBA项目排名,全球TOP100、亚洲地区TOP30、中国TOP10的大学商学院或独立商学院的华语EMBA项目,方有资格申请参赛。
这也是让许多EMBA学员为之疯狂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赛事。
“你几乎不能理解这些‘戈友’们一起到达终点的心情,我们会一起抱头痛哭。”中欧商学院的一位学员表示,这是他们每年的传统项目。
不仅如此,商学院同学还一起去贵州支教。中欧商学院2011级的学员姚远,在去年3月,就背起行囊与同学一起去贵州,在贵州开展为期一到两周的支教。
在做这些事情时,他们甚至比对待本职工作还认真得多。
复旦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王燕对记者表示,很多人还是想来上课的,一些企业家在工作多年之后,认识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找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老师给予解决问题的办法,EMBA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路径。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数额不菲的学费及“圈子费”的基础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