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爱乐活+?+?)
百度LBS战略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沈丽没有给出答案,也许就像她说的那样,在目前国外并没有理想模式的前提下,如今的百度“本地生活服务”的终极答案,只能依靠自身来进行摸索,唯一能让百度产生想想空间的便是,用户的基础很大,未来变现可能性很好。
虽然没有成型的描述,但形成“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基本需求百度依然需要满足:点评数据、线下加支付是目前百度所欠缺的。
目前在百度地图中可以看到,百度已将大众点评的数据完全接入到了自身的应用中,但如果想真正成为O2O的玩家并增加用户粘性,将评价数据存留在本地必定成整体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一环。因此问题就来了,同样希望成为入口的大众点评真的能够持续的为百度提供数据么?
当然有着天然大数据优势的百度可能对此点评信息并不为意,但线下能力恐怕绝非百度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沈丽说的那样:“虽然增加线下能力会使业务加重,但重不重这个东西,这个要取决于业务是否做好,是否必须去选择,如果必须要重的话,没有必要去抗拒。”再看看百度最近的动作,11月21日宣布完成发债融资15亿美元,与之相对的而是公司账上1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及债券,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融资不容乐观,低价鲸吞大鳄也不无可能,目前百度要想形成O2O闭环,欠缺的便是线下能力,目前谁是线下能力较强,覆盖范围较广,同时又嗷嗷待哺——团购网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在支付方面,百度旗下的百付宝仍未在获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因此在支付方面类似京东般出手亦有可能。
未来风险
一、牺牲地图?
在采访时,百度LBS事业部的工作人士曾谈到,公司监测发现用户在移动地图应用中的确存在搜索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在近几个月中搜索量便增加了3倍。
目前百度地图中,位置搜索仍为用户第一需求,但为了向“本地生活服务”迈进,可以想象的是,未来百度的地图功能可能会面临和生活服务抢位的风险,类似大众点评APP中曾出现的团购和点评抢位置的情况。当用户逐渐为本地生活服务买单的同时,伴随的无疑是原有“地图”竞争力的是下降,进而导致用户的流失,使之原有的入口弱化,这恐怕是百度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二、百度来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任正非说,太早进入就等于先烈。对于LBS来说,本地商户成熟程度是非常关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目前用户的习惯也好,本地商户能够提供的东西来讲,还不是一个很稳定的形态,未来变化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沈丽在采访中对于切入的时间和基于有着上述解读。
由此看来,百度也意识到了,在目前的移动端的本地生活服务来讲,无论是消费者、商家的习惯、甚至O2O本身,还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在微信还在踟蹰不前、阿里还未展露头角的同时,百度地图恐将成为第一个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应用。
如此一来,先烈会不会就是百度自己?
三、资源内耗?
地图和搜索,作为百度在WEB时代的优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百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切入点。但在内部,百度看似正产生着一种“移动搜索与地图的入口悖论”。
在此前的媒体开放日中,百度就曾展示过其移动搜索的聚合功能,该功能可以理解成移动端基于LBS的“框计算”,在搜索栏中搜索诸如“从搜狐大厦到东方广场”等内容时,会自然的跳出百度地图的演示功能,而如果搜索“海底捞”,则会通过用户的坐标位置,弹出最近的海底捞火锅店的点评信息,细细品来——这难道不应是百度地图所承担的业务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