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同处变局、乱局和迷局之中,尽管系统性风险已经逐步释放,但主权债务危机的尾部风险还在暴露,未来全球金融运行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央行“异化”推动长期低利率和债务货币化趋势
12月13日,美联储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扔下一枚重磅炸弹,美联储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450亿美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OT),加上QE3时期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量共计达到850亿美元,美联储已经患上了严重的“QE依赖症”。
事实上,美联储无休止的量化宽松正是发达国家央行的缩影。2008年之后欧美主要央行的逻辑,是央行与财政关系的重新定义,这种重新定义实际上让中央银行走上了一条“去独立性”之路。观察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的量化宽松或准量化宽松政策,其货币政策目标已经清晰地变为,竭力维持岌岌可危的政府债务循环。
首先,量化宽松的本质是债务货币化。从全球角度来看,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已经上升到几十年以来最高水平:全球原来拥有AAA主权评级的包括美国在内的所谓“安全政府”都相继失去AAA评级,当前在最高主权评级阵营的发达国家为数寥寥。随着2012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连续4年超过万亿大关,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经飙升至16万亿美元。近10年来,美国债务总规模由5.3万亿增长至16万亿美元,翻了3倍。如果以目前每天增加35亿美元新债的速度增长,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将会在2015年突破20万亿大关。
欧盟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欧元区债务比率达到87.3%,创下历史新高,人均债务已达3.77万欧元。爱尔兰、意大利和希腊的适龄劳动者人均债务处于欧元区最高水平,分别为5.5万欧元、4.8万欧元和4.7万欧元。法国与德国的这类人均债务虽然比上述三国低,但也分别高达4万欧元和3.9万欧元,都高于3.77万欧元的欧洲平均水平。
再看日本,无论是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还是国债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19.151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GDP的两倍。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21.6万日元。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长期低利率或量化宽松等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从而走上了债务货币化的道路。但央行异化趋势会带来三大问题:一是长期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掩盖了潜在的资产负债表问题,由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权债务成本处于历史低位,新发债务的利息成本较低,这减弱了政府进行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的意愿,财政可持续问题的解决被延误,影响长期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