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技型创业者或企业家来说,印度电子商务市场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然成为了他们眼中的圣杯。印度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快速普及,并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这个国家是一个消费者有着较高收入却不愿将迈入商店的地方。购物之旅意味着像被打包扔进火车的沙丁鱼一般,街道上挤满了小贩的摊位、牛群或是讨价还价的人力车夫。
就连市中心也是混乱无序的,完成购物清单上的列表将意味着奔波于位于不同街区的商店或街站。这些因素都似乎意味着这里已经成为网络经济成长的最佳土壤。
事实上,一年前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的商务酒店都住满了那些新晋的电子商务企业家。这些无法马上获得资金的企业家们与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们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议价。以投资银行Allegro Advisers为依靠的德里,投资公司在排名前52名以前的公司倾注了6.91亿,占据了2011财政年度的三分之二。
比赛开始了,新晋公司为了赢得市场的主导地位,彼此之间的斗争从车到婴儿用品,已经无所不及了。然而那些实力雄厚的主宰者们,例如Flipkart,已经成功的建立了自有的品牌并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但是这场战役的参与者们却没有获得什么的利润,甚至很少有人在除去商品和运送的成本后还能有什么赢利。
2011年,对于那些各式各样的投资者来说,那条通往印度亚马逊的道路——甚至于成为diapers.com的道路——比想象中要艰难的多、所付出的代价也要高的多。
物流,支付网关、激烈的竞争以及增加缓慢的用户群,这些层层阻碍使得各大公司在恶劣的环境中苦苦挣扎。雪上加霜的是,投资者们开始紧缩投资力度,这使得巨大的资金缺口逐渐成为整个行业主要的困境。这场战争已然成为一场持久战。
这是一场对于谁能够在这持久残酷竞争中逃生的测试,一场谁能够在持久价格战中笑到最后的生死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