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电子商务企业要克服许多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便是物流。相比在印度运营的跨国物流企业例如DHL或联邦快递,大多数商品被那些更小且费用更低廉的第三方小公司所配送。在这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你必须使用不同物流公司。对于那些来自非主流城市的订单,在商品到达卸货点时,你通常需要再雇佣一些骑单车的个体快递员们为商品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一英里而努力。
这些运营商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迫使那些实力强大的玩家,例如Flipkart,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个花费巨资的重大决策,却依旧无法使得它在这个产业中牢牢站稳脚跟。这还意味着巨额的开销将持续增长,企业开始在这两个产业中一起寻求成功,而不仅仅只是将物流配送服务作为支持网站的附属品。
印度市场的另一个困境是,它需要货到付款(COD Cye)的服务,即消费者们在快递员送达货物时进行付款的一种付款选项。这个困境难以突破是因为信用卡服务在印度的普及程度非常低,消费者们始终无法放心将金融信息填入网络单据之上。
印度的经济大部分还是以一种非正式经济形态存在的,因此印度的消费者习惯于使用现金付款;只有那些非常高端的商务领域才会接受信用卡。COD系统(货到付款)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使得商家收到货款的效率大大降低。快递公司通常会持有这些现金长达2周之久,这意味着电子商务公司必须在这些货款到手之前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货到付款同样意味着更高的开销,如果消费者突然不想要商品了或是包裹无法顺利到达目的地,则快递公司通常都会对此收取3%的手续费。这些商品在几周后又回到了仓库,这个补进存货和重新上市的过程将产生高额的费用,有的时候甚至不得不将其全部放弃。
而最大的挑战却是在过去几年中被那些供过于求的投资者所藐视的残酷竞争。这个程度好比让五个资金充足,后盾强硬的实力玩家,在一个细分的市场争夺唯一的胜利。举个例子,在美国,婴儿用品市场基本上由diapers.com所掌握。三家印度公司:Firstcry,Hushbabies和Babyoye在2012年总共获得了大约3000万美元的融资。这些公司于是卷入了一场无止尽的价格战。那些本来利润就已经微乎其微的订单,例如尿布或是肥皂,因价格战几乎没有了任何获利的空间。获利的来源只能从儿童图书或是玩具这些有高利润空间的产品中获得,而这些东西消费者往往一个季度甚至一年才会购买一次。
即使这些收益也难以均衡那些因折扣或是支付关键词广告而产生的费用——对于电商来说,市场是已经是一个流血不止的伤口了。这场价格战之激烈往往超出了可掌控的范围之内,甚至可能不会直接涉及公司的鼎鼎大名。最有名的是在一家全国性电视台上上演的激烈竞争,虽然所投入的花费始终秘而不宣,但显而易见的是为了获得电视台节目标语“妈妈知道这是最好的”,这笔投入绝对是巨额的。
然而这些公司之间的战争终将有结束的一天。Hushbabies的一位高级主管在非正式场合曾表示:“我并不认为明年我们将一直持续这个状态。总有人必须离开。”这位主管同时认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收益可以与支出相均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