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 Cye.com.cn】当业界都在为移动支付鼓与呼的时候,它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支付又将呈现哪些趋势?
自10年前应需而生,电子支付已逐渐成长为整个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支付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保障了在线交易的成功,培养了用户、商户和银行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乃至成为所有商业模式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没有支付,就没有现在如此繁荣的互联网商业环境。
然而,随着支付概念的日渐走红,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不少,有些甚至已经影响到根基:作为基础服务,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依靠规模化效应,盈利状况一直不乐观,近年来又涌进来这么多家公司,连基本的生存都成大难题了;而支付又是个与“资金”直接相关的高风险领域,不由让人担心该行业的恶性竞争是否会波及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危。
问题多了,说明支付的发展已经触摸到了商业本质。当互联网圈都在为移动支付鼓与呼的时候,支付行业内外的一些机构已经在着手优化和改善这些问题,那么新的一年里,电子支付的发展又将呈现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呢?
支付宝模式的尴尬
众多同质化支付公司的出现加剧了恶性的价格竞争,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支付服务的标准化,使提供支付技术和商务门槛大大降低。应该说,当前的电子支付已经满足了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需求,不再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
然而,这对于“支付工具”而言却意味着自身将会被边缘化。供过于求的状况已经成为现实,虽然支付服务的优劣好坏还有一定的区分,但是价格恶战却在逐渐消除这种差异。在银行电子通道、行业监管方式没有发生重大改革的情况下,支付公司路在何方?
以支付宝为例,其行业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但是除了被淘宝和外部商户“调用”这样典型的被动模式以外,支付宝却与用户基本没有什么主动式的交集。这样下去,支付宝收银台的作用仍然很显著,支付宝公司的商业价值却终究有限。其与银联电子、快钱易宝、超级网银有何本质差异呢?京东商城弃用支付宝的情况会否在其他大电商门户上重演?如果此类情况大面积发生,支付宝公司仍有必要存在么?
支付宝其实早已在尝试改变这一尴尬处境,在自己独立的门户上引入了很多“应用”,如彩票、水电煤民生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但终究效果有限——这种周期性商品并不能产生足够的用户黏性和商业回报。更严重的,这也带来支付宝定位的尴尬:这些服务放在淘宝上不是更好么?支付宝等支付公司究竟是电商的朋友,还是潜在对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这个隐隐的矛盾愈发凸显。
支付公司靠什么来抢占智能机用户的主屏或次屏?不仅是纯粹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有着“主业”大树作为依靠的集团级支付公司也同样尴尬。那些本来就不太畅销的“民生缴费”类业务是否要让渡给主业以增加APP的竞争力?支付公司需要现在就花力气做个没人搭理的、只能“查询账户余额和历史交易”的支付APP么?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移动互联网把众多支付公司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某种意义上又变成一种难得的机遇了:以前探索支付应用可算是大公司自发性的尝试,现在则成了所有支付公司在移动互联环境下一种势在必行的转型了。整个行业都在寻找最合适的方向,移动支付、O2O支付正是这种背景下所诞生的大热门概念,而我们则要进一步挖掘出响应这种需求的最迫切的应用,我想最直接的莫过于“移动金融应用”了。
移动金融应用萌生
当前支付业界两种典型的移动客户端都存在或多多少的职能错位。第三方支付公司天然拥有着互联网基因和多银行通道,却把力气花在销售“民生缴费、彩票点卡”等自身并不拥有、也无力深耕细作的商品上(实际上这些更适合追求政绩的国有公司们去扛大旗);手机银行则拥有着吸引人的金融产品和银行卡服务,却受限于自身客户群太窄、经营思路较狭隘,有着天生的发展天花板,而且在银行内部始终作为成本中心或技术部门,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源发展壮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