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潜规则之-------快递卖家联手假发货
双11期间订单量的骤然飙升必然导致很多卖家爆仓,进而难以保证货物的及时配送,如果按照平台商的规定,卖家必须在2天或者大促7天中发货要求,爆仓很容易给卖家带来大量的处罚。
不过早有一条潜规则在卖家内部流行------假发货。卖家跟快递方面购买快递单号,或者伪造一些快递单号(比如宝贝同时在淘宝、拍拍两个平台售卖,而商家可能拿了一个拍拍已经发货的单号放到了淘宝上,或者直接做一些虚假跟踪订单,货还在仓库,但是系统已经显示发出去了。)
这样一来,买家的不满传到卖家处的时候,卖家可以很轻松的把责任推卸给快递公司。
快递心甘情愿背起黑锅。正因为现在快递公司更依赖于商家而不是个人用户,使得快递相对于平台方或者大卖家处于弱势地位,这样的假发货便在快递方面得到了默许。
电商潜规则之------回补买家改差评
在国内互联网零售充斥着大量假货的时代,代表诚信、口碑的售后评价成了很多互联网商家的“纠结之处”。
国内少量的C2C市场实际上是充分交易的自由市场,很容易让一些有特点有优势的网店早早的发展起来,但就如同商贩市场中练摊的摊主脱离不了商贩意识一样,一些C2C交易平台里做大了规模的店家,也会纠结于一些细节。
很多商家担心买家对产品负面的评价会影响这款产品的销售,所以店主常常通过给买家一些实物补贴或其他返利小贿赂来修改自己的差评。
不过这样的“潜规则”也给商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不少的恶意评价人员活跃在网络上,形成“坐收渔利”的黑色产业链。
电商潜规则之-------企业先拿投资再裁员
“趁着人多赶紧要钱,拿到钱后,迅速裁员。”这成了很多电商的资本生存之道。
太多的电商本就是依托一本简单的商业计划书拿到了天使的第一轮投资,于是招了员工,扩大了规模,但当发现电商浑水并非好趟,必须在缩减成本和扩大资金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已经有很多的电商企业主选择了看起来更“聪明”的一石两鸟之计:趁着人多要投资,拿了钱后砍成本。
这一潜规则逐渐成了企业在苟延残喘之时做的一个星火燎原的美梦,甚至成了一些垂死电商的救命稻草。眼看着公司利润和销售的持续下滑,还要继续推陈出新,发布新战略,以便骗取投资人的“闲置资金”【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