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MM:产品问题还是机制问题
MM其实是移动上下都非常重视的产品,据说当时是王建宙亲自挂帅。王总退了,这款产品前景更加不明朗了。
MM的起步很早,优势很明显,一是装机率高,所有移动定制机都预装MM,这是多少应用眼红的事情;
二是彼时手机支付宝等还没出身,中移动拥有国内少有的便捷收费模式的平台:话费支付;
三是有钱有实力,能够用通讯费来补贴应用购买的费用,营造开发者盈利的生态;
四是下载应用流量免费,这即方便了用户,让很多应用眼红。
可是,如此多的优势也未能让MM成为应用市场主流,即便在移动内部也是这样。在最主要的Android应用下载市场方面,机锋市场、安卓市场这些创业型产品已有相当的口碑,相比之下,MM的劣势主要是产品层面,一直以来MM的使用体验都极不友好,我以及周边大多数自家人已经相当忍耐,但最后也放弃了。
当然深层次原因还是机制,MM的背后是多个外包公司,卓望是最主要的一个,卓望本身属于靠移动存活的企业,难以在互联网市场上竞争,再加上这种机制下高昂的沟通成本,MM要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更新节奏确实不易。
更为重要的是,MM缺少生存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完善自己的动力,进而没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应用市场的模式也在受到挑战,百度手机助手、QQ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等互联网大佬正在慢慢淡化应用下载的概念,而是将应用与手机的各种管理结合一起。
在经历了一阵子的新鲜之后,我的手机应用也慢慢稳定了,不会再每天都访问一次市场了,这时,单纯的应用下载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大佬们对每天的“碎片时间份额”的渴望。
最后应用免费的大趋势下,MM便捷的支付手段也不再是任何优势。在各家应用市场都将用户体验精雕细琢,在打磨应用聚合之外的推荐功能、搜索功能甚至社交化的一些功能时,MM仍然停留在想用AppStore的模式再做一个国内的安卓市场的状态,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听说MM去年收入有1个亿,不知里面包含了多少图书、音乐等付费数字内容。
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Google官方以及创业公司充分参与应用分发市场的角力,而WEB APP和微信APP等新应用形态也在兴起。在这样的变革之下,MM还能跟上吗?
六、飞信:QQ的模仿者和牺牲者飞信算是成功的产品了,至少它在中国比MSN成功。
腾讯难得成为一次被模仿者。飞信这些年一直是对腾讯亦步亦趋,从即时通信到飞信同窗,再到飞聊,再到最近匆匆推出的公众平台,模仿策略其实挺好,至少不用走弯路,而且飞信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可以免费发短信,这也是这些年来它能够生存的基础。
飞信已经算过得很好了,但仍摆脱不了两大悲剧:
一是有QQ,就像其他消亡的即时通信产品一样,不是因为能发免费短信,没有人愿意开几个聊天应用,哪儿人多去哪儿,微信应用的出现导致短信也不值钱了,其未来堪危;
二是它是中国移动的亲生子,一开始定位是捆绑用户,电信联通的人没法注册,虽然现在已经放开了不过这种对用户带来的观念已经很难改变;而且,中移动内部机制的血脉也仍然带到了飞信,产品虽然可以模仿,深层次的体验、运营还是有差距。
终于这一次,腾讯可以自豪的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超越过。
七、失败的基因:无奈的机制
当然移动在互联网上的探索远远不止这些,到省公司市公司看看,更让人眼花缭乱。成百上千个产品。移动其实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移动员工当年都是各大重点高校的佼佼者,每一次重大机会来临前移动都看到了机会,策划和构想不可谓不深远和详尽,深入到每一个个体时,大家都表现出一种无奈,优秀的人才、雄厚的资本在机制面前不得不摇头叹息。粗粗分析失败背后原因大概有如下:
1、定位不清,目的不纯
移动式互联网产品尝试在实际中,其目的大致有两个,一是辅助主业捆绑客户,二是捞取“创新”的业绩。因此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做一个独立、获取独自市场价值的业务来对待,最终大量的投入只是作为各个时期可以拿来宣传的噱头而已。
2、缺少互联网的基因
移动在通信运营领域的成功也是在互联网领域失败的原因,整个组织架构体系不是为互联网而生,想想其中的产品提出、投资、建设、运营的环节,一个好的想法要在移动里生存下来太难太难。
一来总部-省-市条块分割,各自都有想法,一个全国统一的产品都很难推出;
二来每一级公司内部部门障碍重重,再有意思的互联网产品在移动庞大的业务中只是沧海一粟,没有人能花精力去协助。最终导致产品上线慢、更新慢、不聚焦,在互联网这种产业环境下极难生存。
3、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导向的研发
互联网是典型的技术驱动的产业,技术在其中的分量非常重要,几乎每一个强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技术沉淀,而且有浓厚的产品文化。
而移动恰恰缺少这些,移动自己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项目管理,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大多依赖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利益意图在移动,这种取向导致不太可能有好的产品。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通过合作伙伴来做产品比移动自身来做产品,在移动体制中要高效得多。
4、非商业因素太多
中移动作为一个央企,就很难以真正的市场化去处理事情,背后涉及的各种非商业因素太多,要承担的政治责任太多,表面看政府在呵护着,但从另一面看,做事却放不开手脚,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各种无形之手的控制,这点就不细说了。
其他的细微原因,也不再赘述。
上面提到的问题大多是大企业的通病,机制臃肿、行动缓慢、成功路径依赖,被现实利益绑架,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也一样,外部环境巨变之时,难以改变自身。
不过已经有改变的迹象,中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成立已经箭在弦上,未来如何有待观察,也许一个独立的、以互联网为核心定位的公司,能够摒弃原先庞大官僚体系的问题,在强大的资本运作之下也许能走出一条新路【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