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树好乘凉。”据了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汾酒集团就开始授权和当地一些私人老板或公司进行合作,美其名曰“新品种开发”。这些私人老板可以自行对酒命名、设计外包装和酒瓶,汾酒集团进行灌装,之后再交给私人或公司进行销售。
“我们的店是和山西汾酒有合作的加盟店,绝对保证没有假酒。但你要想买实惠的,就不如买集团的酒。”在一家汾酒集团直营的销售店里,一位姓赵的老板向记者极力推荐一款名为“小兰花”的内部供应酒,而这正是一种“开发酒”。粗一看,这款酒无论是在包装盒还是酒瓶上,与山西汾酒的53°三十年青花瓷汾酒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而且都是53度、500毫升,也打着汾酒集团的杏花标志。
据其介绍,“小兰花”每瓶的价格220元,而三十年青花瓷汾酒市场价格在475元左右。而正是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以及汾酒集团的标志,一些消费者最终会将选择 “开发酒”。
“集团的酒品种那就多了,有100多种呢。”在御华帝景山西汾酒大同地区配送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中心2012年汾酒股份公司的酒类营业收入约为2000万元,而汾酒集团的开发酒收入也在千万元,同样卖得不错。
山西汾阳一位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在2009年花了100多万元就和汾酒集团开发了三个品牌的汾酒,酒也是汾酒厂里的调酒师配制的,主要销售对象就是山西、内蒙、河南二三级城市以及县镇。“打上了汾酒集团的牌子,口感和质量也相差不大,大多数人就以为是汾酒生产的,走的量也挺大。但是还是得看个人怎么运作,我有朋友做的品牌就不是很好,几年下来也是在亏钱。”
“对于品牌开发的事情,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这是集团的事情,上市公司并不参与。”在山西汾酒厂区里,董秘刘卫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些年集团的开发酒已经大幅减少。
据了解,此前汾酒集团下面的品牌最多时超过了1000多个,经过整顿后品牌大幅减少。有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山西汾酒的自有品牌有120多个,而合作开发的品牌仍有多达160多个。
10万新增产能如何消化?
目前山西汾酒在整个山西市场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现在对外扩张的难度也很大,因为中低端白酒市场也被很多本地酒企垄断。
在山西汾酒数公里处,一片占地近300万平方米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正在修建中。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仿古建筑大多都未竣工,偌大的发展区里难见一人。而整个园区中,也只有汾酒集团的酒业发展区股份公司一家进入办公。
这片发展区正是汾酒集团和吕梁市10户煤老板共同投资的,总投资额为139亿元。这片开发区出现的背景是,吕梁市一些有资金的煤老板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进行其他产业的投资转型;而山西汾酒也希望扩大产能,挤入中国白酒一线行列。在汾阳和吕梁两地政府牵头带动下,双方“一拍即合”。
基于此,汾酒集团和煤老板们成立了“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按照规划,汾酒集团将把汾酒产能扩大3倍,相当于“再造三个汾酒厂”,新增白酒产能10万吨。市场分析认为,新增的产能也将在后期通过增发等形式注入到上市公司。
据刘卫华此前介绍,年产10万吨的合作项目分三期进行。而第一期计划建设3万吨,将在2013年中旬投产。
虽然白酒企业的产能扩张还在继续,山西汾酒也紧跟步伐进行产能扩张,但整个白酒行业的“拐点”却不期而至。在山西汾酒的2012年年报中,董事会报告也指出,2013年影响白酒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增加,在经历十余年高速发展后,行业整体增速或将放缓,行业内兼并重组趋势或更加明显……中价位白酒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低迷期,山西汾酒的新增产能又该如何消化?采访中,包括刘卫华和汾酒集团均对记者的疑问没有做出回应。
“目前茅台等高端白酒已经严重受挫,但预计中端酒的市场压力实际上将会更大。”杨凌江表示,限制三公消费导致高端白酒大幅下滑,此前选择山西汾酒的客户有可能转而选择了茅台、五粮液,所以山西汾酒后期或将面临更大的营销成本和市场压力。
“很多人都表示看好山西汾酒,但是这些看好的理由我觉得还是过于牵强。”一位长期关注白酒行业的研究员表示,目前山西汾酒在整个山西市场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现在对外扩张的难度也很大,因为中低端白酒市场也被很多本地酒企垄断。在一些白酒业内人士看来,山西汾酒在品牌建设、渠道管理上依然缺乏明显优势。
煤老板一心希望“由黑变白”,希望分享到白酒行业的高额利润,但整个白酒行业消费继续低迷的情况下,山西汾酒的百亿投资又如何能够取得预期收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