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流动及行业竞争导致产业链危机
证券行业在中国体现出高人员流动性的特征,在2011年前,这种信号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或与体制因素与政策因素、利益任职因素密切相关。但随着市场竞争与利益体规范与法律层面的推行,利益体面临空前的挑战与约束。加之证券行业由暴利时代向理性投资时代的回归,围绕证券业务所体现的产业链经营面临竞争加剧、供求形势严峻的形式。
我们以机构人员来看,去年以来,证券业人员的离职呈现明显加快态势。我们看到无论是基金机构还是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其人员变动过快,一些长期坚持于市场中的优秀证券从业人员离职而去。笔者通过观察部分机构与员工签订的合同信息分析认为,机构与员工的合同正趋短期化,而这一趋势将可能导致人员的更大不稳定因素出现,因此人员变动过快和机构行为的短期化都将导致证券机构的经营业绩难以出现改观,进而且形成淘汰性机构的轨迹频出Cye.com.cn。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新开户规模分别为1726万户、1484万户、1058万户和552万户,近3年新开账户呈加速下降趋势。我们以深圳市为例,截至今年2月末,在深圳开立的沪深账户总数达到1230万户,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为1035万人,哪怕是按每个股民均在沪深两市开户,股民占居民比例也超过了60%。从行业现象来看,除去大券商正在使用的降薪、裁员,经营压力最大的为未上市的中小券商,已经有个别在暗中放盘寻找买家。从全国近5000家营业部饱和情况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加剧行业洗牌,机构淘汰战将不可避免。
机构运营的优劣与人员素质高低与稳定性直接相关,现实情况所体现的人员稳定性降低、离职增加表明,证券相关产业链的经营面临空前竞争激烈的局面,因此产业链危机出现可以预期。
证券媒体与咨询业务的挑战也空前
围绕证券行业,实际上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领域也将面临空前挑战。比如证券媒体业与咨询业。
证券媒体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及相关证券刊物上,除前三大管理层指定信息披露报刊外,实际上大部分面临经营困境的局面。即使三大专业证券报,也可能面临交易所或监管层、市场演变的冲击,比如香港证券市场指定披露信息是在联交所网站,而中国证券媒体则受益于数千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半年报及信息披露费用的占据,如果未来国家监管方转型为交易所网站披露,不在指定专业证券报刊,相信其冲击力度将体现为激烈的竞争淘汰。
从证券产业链相关的咨询业务来看,实际上目前中国证券咨询机构的日子非常艰难,由于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也在加入咨询业务领域,因此对于小型与资金能力、人员流动更为频繁的证券咨询机构而言,其面临着生死线挣扎的局面已经演绎了。
此外,大型国企在以往大部分均或多或少有理财和证券投资方面的参股与经营,而随着自身经营困境的出现,现金流的断裂,其理财与证券投资的风险不言而喻。分析发现,大型企业的上市与运营,都或多或少的在IPO或资产重组过程中有机构关联,而这种关联如果建立在稳步上市或宏观经济上行趋势的过程中,其问题难以暴露;但一旦公司主业亏损加重,其利益运行的理财、证券投资领域将大受影响,因此从近年年报、半年报、季报反映的财务报告来看,大型公司的亏损幅度惊人,这必将使得相关证券投资机构深受影响。
总体来看,由于A股市场进入到市场化运行的深水区,从市场规模与多层次市场的市场化演变、利益体影响开始减弱、行业人员稳定性差及相关产业链政策监管等因素来看,中国证券行业相关的产业链将可能进入到严峻的经营淘汰期,通过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媒体、私募投资机构、证券咨询机构等数量将大幅度减少,行业面临洗牌危机日益明显,而通过竞争,市场份额或向少数经营稳健、风险控制能力强、质量信誉佳的公司或业务链条靠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