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增长较慢,缺乏爆发点,市场潜力难评估;市场化欠佳,拼关系拿单子;退出周期过长等因素使得2B企业长期没人爱,现在2B企业的春天来了,到底什么样的2B企业容易成功?
针对2012年美国投资市场的变化,著名早期投资机构Atlas Venture的合伙人了Jeff Fagnan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曾经谈到:
“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天使投资在2(To)B和2C两类型的创业公司间摇摆。我不知道创业公司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从2C转向2B,但这两者之间界限的确开始模糊。2C的创业公司仍然能拿到投资,但显然投资人的注意力也被更多地转到2B的那一方。”
2B企业投资光环的扩大显然并不局限于美国,太平洋的西海岸同样如此,正如在《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所谈的那样:这些年,中国涌现出大批中小企业,它们要在2C市场里杀出来,就需要公关、需要品牌、需要管理咨询、需要培训……于是,满足中小企业软性化服务需求的市场出现了。
IDG投资副总裁牛奎光也在为国内的2B投资“唱多”:“中国企业软件的发展面临盗版问题,但现在已经开始有了去盗版化机会,既往企业对“服务”的不认可,正在发生慢慢的改变,此外中国人工成本上升,正在倒逼粗放式增长开始需要精细化管理。”
无论如何,2B企业的春天的来了。
2B企业为何长期没人爱?
团购来了,又去了,电商来了,也消停了,为什么没有听到2B企业的声音呢,至少是在资本市场上。
“2B企业在VC面前显得不是那么‘性感’”,一位在微博上化名“嘻哆米”的资深投资人谈到。毕竟VC是市场化的产物,而市场又带有天生的逐利性,但如果单从逐利这一个维度来判断,2B企业显然是满足条件的,那2B公司在VC面前的痛点又在哪呢?
“嘻哆米”指出了其中的四点。
首先,2B公司的增长较慢,缺乏爆发点。2B公司的增长通常是由巨额订单的产生来决定的,因此其曲线是台阶式的,而与此对应的2C则容易寻找到商业模式和用户增长的临近点,只要过了“阀值”无论是营收还是用户都会呈集合式的爆发,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IM如此,团购如此,最近红得发紫的打车应用同样如此。而VC最欣赏便是有爆发的项目,2B增长曲线给VC带来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兴奋。
其次,市场化欠佳,拼关系拿单子。虽然“关系”对于ToB公司可以形成产业门槛和企业护城河,但事实上“关系”通常也是把双刃剑,不利的方面则在于“关系”会形成竟业现象。比如运营商中,很难有一家初创企业能够为三家运营商同时服务,通常是拿下了中国移动便意味着被电信、联通拒之门外。同时“关系”节点的关键人物工作调动也成为2B的痛。
其三、投资人很难评估2B企业的潜在市场。由于ToB企业的项目是“实打实”的,很难提供类似QQ秀之类的增值服务,因此显性的市场潜在规模便成为了唯一的考量标准,但由于企业级市场信息的极度不对称,造成了国内ToB企业上市公司中在新兴行业的参照系十分不足。
最后,退出周期过长。“如果目标是IPO,最终被并购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如果最初定位便是BAT兜里的现金,那未来恐怕连被并购的机会都没有。”“嘻哆米”谈到VC退出中的IPO与并购逻辑。由于国内VC通常是7+2的模式(即7年的投资期与2年的退出期),但2B企业许多则是在10年才可能看到爆发的机会,这显然是VC所等不及的。
什么样的2B企业容易成功?
虽然相比2C企业,2B企业有着各式的低姿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资本市场上,2B企业的规模不落下风,反而是由于自身的“缺陷”,形成了营收增长稳健,甚至逆周期发展的特点,在VC的资产组合中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世界500强里应该有三类公司,2B、2C、2B+2C,这些企业的数量不相上下。2B公司像Google、埃森哲,这些公司都做的非常大,有基于互联网的,也有以传统为主的咨询服务公司。所以从这里来看,企业服务公司2B公司是可以做的很大的。”达晨创投合伙人傅忠红在创业家传媒4月25-26日举办的黑马大赛北京分赛上谈到Cye.com.cn。
在2B行业投资中,达晨创投的建树颇多,譬如i黑马曾经报道过的慧聪研究便是其中的一例,而通路快建更是一家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2B行业领先者,如果更早一些的蓝色光标公关公司亦是其中的代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