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自2010年至今,海淀区检察院查办利用办理户口实施诈骗的案件25件,依法批准逮捕25人,总涉案金额高达650万元。在办理此类诈骗案件的过程中,检察官发现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当引起重视。
户口案
1
刘局长是假的 办户口是不可能的
2012年9月份,被害人谢某通过朋友关系,与嫌疑人崔某相识。崔某自称是某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认识多位重要领导。谢某见崔某能力很大,即委托崔某为其侄子陈某办理落户北京的事宜,并先后给他20万元用于办理此事。后谢某向崔某询问能否为其家乡的两个亲戚在北京找工作、落户,崔某表示已经向刘局长(崔某自称此人为其领导)请示过,可以办理并向谢某索要35万元的办事经费。2012年11月份,谢某已无法联系到崔某,并得知崔某已被顺义分局刑事拘留,才发觉被骗。
据被害人说,因为崔某自称是某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并且承诺将陈某的户口落到研究院内,他们才去研究院人才交流中心盖章。后来才了解到,这个章是外地进京人员在这家研究院临时存放档案用,一年的保存费,这章谁盖都可以,只要有单位,研究院就给存。
还有那位“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的刘局长”,后来他们了解到国家安全生产总局根本就没有刘局长,从网上也没查到这位刘局长。而且被害人还曾收到“刘局长”的手机来电,但后来调查发现,这个手机号码为嫌疑人崔某所有。这都可以证明崔某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
户口案·特点
本地人居多 爱找熟人骗
这些利用办理户口实施诈骗的案件中,诈骗对象多为熟人。25件诈骗案中,利用熟人关系实施诈骗的11人,占44%;通过朋友介绍实施诈骗的13人,占52%。此类案件多以好友、邻居、同学、老乡、战友、同事,甚至是亲属作为诈骗的对象,诈骗者对受害人家庭状况等很熟悉,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和受害人亟待解决户口问题的迫切心情设计骗局。
另外,本土化犯罪的现象突出。据统计,此类诈骗案中,北京本地人员13人,占52%,非京籍外来人员占48%。由于北京本地人对城区及周边环境较熟悉,了解北京现行的户口政策及办理程序,多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关系,而受害人往往对北京人拥有办理户口的资源优势深信不疑。
84%虚构身份 拉关系行骗
在此类诈骗中,虚构身份,以帮助受害人在户籍管理部门找熟人、拉关系为由行骗,成为骗子的惯用伎俩。据统计,谎称自己或者有亲属或朋友是公安、部队或其他用人单位领导掌握进京指标的21人,占84%。而利用售房捆绑办理户口、拆迁腾退房屋迁入户口等新型诈骗手段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些嫌疑人还通过百度贴吧、QQ聊天软件,发布大量买卖户口的虚假信息。
户口案
坐在哈尔滨 网上卖“北京户口”
2011年10月底,高某在上网浏览时发现好多人在网上发帖子想买北京户口,也有人发帖说可以办理北京户口,交易数额都比较大。高某当时没有经济来源,就想到可以用此手段进行诈骗。他通过网络搜索到一个人,从他那里购买了一个叫苏浩的身份证、一张中国农业银行卡(开户人苏浩)、一个QQ号,一个支付宝,还有一个手机号。2011年12月底到2012年1月初这段时间,高某在百度贴吧“北京户口”板块上发了一个帖子,说可以办理北京户口,并留下了他购买的QQ号。
发帖后不久,被害人梁某通过QQ联系高某,说想替她妹妹梁乙购买北京户口。她通过QQ聊天问高某如何办理,高某说是通过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购买大学生进京指标从而获得北京户口,并称26万元可以办理。梁某同意后,高某说可以通过支付宝交易,让她先把钱存进支付宝账户,事情办成后确认付款他才能拿到钱。高某先在淘宝网上做了一个付款链接,之后梁某向梁乙的支付宝分两次存了26万。高某在获取梁乙的个人信息后,通过支付宝客服将梁乙支付宝密码修改,把26万元钱存进了高某自己的支付宝绑定账号,后多次在凌晨从ATM自动取款机中将钱取出。钱财到手后,高某将作案用的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和电脑主板等物品扔掉。
据高某交代,他其实就是在哈尔滨的家里用台式机与购买户口的被害人联系的,他购买了一个VPN代理,将IP地址改成了北京市,这样对方看见他的所在地就在北京,这个代理也是他在网上买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