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O2O企业里,美国opentable的模式和盈利情况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在5月3日公布的财报显示,opentable继续盈利且整体营收增长保持平稳。在此前,品途网发表的《 中国餐饮O2O为什么没有Opentable?》一文中总结到:首先,中美两国消费者的用餐习惯不同,美国即便是不那么热门的餐馆,消费者也习惯于先要预定的,而中国消费者除非那些特别重要的商务宴请、聚会,一般外出用餐时不会事先预定。同时,包括不少高档、连锁餐馆在内的商家,仍然还是习惯于接电话,然后将预定信息登记到那一大本预定本上。因此,如果要想让商家再安装新的预定软件并收取一定的费用,恐怕是很不容易。
让我们把目光移到对岸 - 台湾,有一家叫易订网的企业,在四年间成为台湾餐饮O2O的龙头,他们以opentable路线切入,最终又形成了自己的营收模式。品途网通过采访,详细分析了他们的成长过程与经营方式,期望对更多的中国O2O企业有所启发。
起于经济低迷
2008年,美国的投资银行不得不面对经济危机,裁员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员工,任职固定收益部门的陈翰林也暗自揣度,与其等着被裁,不如自找出路吧。那时,opentable正在美国引起高度关注,身为吃货的他想到,台湾这么多餐馆,为何不在台湾做一个opentable呢?于是,陈翰林从美国回到台湾跟好友们讲他的想法,最终和三位老同学一起创业,推出餐厅云端订位系统服务。
彼时,台湾也同样受金融海啸影响,在好景气的时候五星级酒店对这些新事物不屑一顾,但到了一周只能做三、四桌生意时,看着门庭冷落的老板们开始接受新的尝试。第一年,有一百余家餐厅入驻。到2013年,网站入驻餐厅将近五百家,每月五万多笔订位。在陈翰林看来,经济不景气是O2O起来的大好时机,现在,他说“我迫不及待地等下一波不景气,这样我可以再找到新的切入点。
opentable并非为华人而设
易订网是照着opentable诞生的,但淮南桔淮北枳,美国人需要opentable,因为在美国出去吃饭先订座已经是习惯,无论是就餐者和餐馆都没有把这个看做是新玩意儿,只是让他们更方便而已。
而在中国,这个方式的出现就要同时教育商家和用户。对餐饮商家来说,对这种互联网新事物的反应一定是充满疑惑的。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外出就餐也没有那么强的计划性。而且餐馆很多,这家没位随时可以去另一家。
所以,接受品途网采访时,他们回想在台湾的立足过程也感慨那是困难重重“几次差点game over。开始的时候天天打电话、登门拜访,只要有商家愿意入驻,就来者不拒。”但这样就算是找到了商家,也未必留得住用户,因为商家的质量并不好。到底要做哪些商家的生意,并服务哪些用户呢?
崛起于寻求变通
经过一番实践,陈翰林和他的团队有三个重要发现:
一、 只做中高端餐馆的生意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定位,无论是对于寻找和锁定目标用户,还是对商家合作来说都很关键。这个定位下的用户更重视服务品质,那么这个订餐系统就可以与餐馆一起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就餐前的电话确认,到店即可就餐,就餐后的意见跟进等等。最后这点其实相对于传统餐馆对反馈的收集来说是一大进步,如果在饭桌前跟用户聊,用户一般不想说太多,要不就是不想他跟朋友的聊天被打搅,要不就是用餐完毕着急离开。但如果用户事后收到发来的询问邮件,就可以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好好说说感受了。
他们为餐馆提供的价值在于:
1. 通过锁定目标用户,增加中高端餐馆的客流;
2. 帮助餐馆做好CRM,收集更多的用户反馈;
3. 通过EDM等手段帮助商家向潜在目标用户推广宣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